[发明专利]一种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2501.0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2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阳;汤慧星;黄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2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载保护 系统负载 万维网 计算机设备 存储介质 获取系统 配置信息 实时检测 系统服务 智能化 预设 运维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系统负载阈值;其中,所述系统负载阈值通过实时下发的万维网web配置信息生成;实时检测当前系统负载,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负载与所述系统负载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预设过载保护策略对设定系统服务进行过载保护。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化的过载保护,从而降低运维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软件系统中,服务会由于某些诱因出现过载现象。为防止因服务过载造成整个系统故障,通常需要在服务崩溃前提前预判服务状态并做出保护措施,从而保障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目前的过载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在软件系统运行服务器上监测服务器运行状态,当服务器负载超过某一固定值时,再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其二,在系统运行服务周期内,记录请求服务调用失败的次数。当请求服务调用失败的次数到达一定的阈值或比例时,启动过载保护机制。此时允许少量服务调用,若在保护周期内都调用成功或调用成功次数达到一定比例时,恢复正常服务状态。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服务器负载阈值通常被规定为单一值,无法根据生产实况随时变更,灵活性较差。当达到服务器负载阈值时无法提前预知问题,一旦发现负载过高时,问题往往难以及时处理。同时,由于系统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往往在负载达到服务器负载阈值时造成核心的部分功能无法正常提供服务,从而造成无法预知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过载保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智能化的过载保护,从而降低运维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载保护方法,包括:
获取系统负载阈值;其中,所述系统负载阈值通过实时下发的web(World WideWeb,万维网)配置信息生成;
实时检测当前系统负载,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负载与所述系统负载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预设过载保护策略对设定系统服务进行过载保护。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包括:
阈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系统负载阈值;其中,所述系统负载阈值通过实时下发的web配置信息生成;
过载保护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当前系统负载,并根据所述当前系统负载与所述系统负载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预设过载保护策略对设定系统服务进行过载保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过载保护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过载保护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实时下发的系统负载阈值,并实时检测当前系统负载,以根据当前系统负载与系统负载阈值之间的关系,以及预设过载保护策略对设定系统服务进行过载保护,解决现有过载保护方法存在的灵活性和保障性较差等问题,实现智能化的过载保护,从而降低运维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过载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过载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过载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2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调整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群环境下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