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3442.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祖光;侯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预应力 钻孔 灌注 围护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的施工方法,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钻孔灌注围护桩包括设置于桩孔内的钢筋笼,竖向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钢筋笼内侧的多根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连接于每根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底端的固定端锚具,套设于所述固定端锚具外侧的多级式承压装置,安装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外侧的钢套管,以及灌注于桩孔的混凝土制成的桩体;所述钢套管顶端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连接,且所述钢套管顶部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增压泵和压力表,所述钢套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的承压板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锚环顶部螺纹连接,且所述钢套管底部内嵌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固定端锚具包括:基座,其顶端设有同轴的柱状凹槽,且所述柱状凹槽内壁设有内螺纹;解锚锁,包括顶部设有环形卡槽的端盖,及垂直固接于所述端盖底部的螺杆,且螺杆的外螺纹与所述基座柱状凹槽的内螺纹相匹配;弹簧,其套设于所述螺杆外侧;锚环,其设有贯通的锥形孔,且所述锥形孔直径渐宽的一端靠近所述解锚锁,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贯穿所述锥形孔;夹片组,它包括至少两个夹片,所述夹片组设置于所述锚环和所述解锚锁之间并套设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外侧,圆锥形的夹片组的直径渐宽的一端卡扣于所述解锚锁的环形卡槽并固接,所述夹片组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锚环的锥形孔内,所述夹片与所述预应力筋相接触的表面设有锯齿,所述夹片组远离锚环移动时放松张拉后的预应力筋,所述夹片组靠近锚环移动时咬紧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封闭罩,其为设置于所述锚环和所述基座之间的筒体,所述解锚锁、弹簧和夹片组位于所述封闭罩的内腔,所述封闭罩顶部与所述锚环螺纹连接,所述封闭罩底部与所述基座固接,且所述封闭罩内腔注满密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在多根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底端安装固定端锚具及多级式承压装置,所述固定端锚具的解锚锁的螺杆套设弹簧后螺纹连接于基座的柱状凹槽,夹片组的直径渐宽的一端卡扣于解锚锁的环形卡槽并固接,夹片组的另一端嵌入锚环的锥形孔内,封闭罩底端与基座固接,其顶端螺纹连接于锚环,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由上至下依次贯穿锚环及夹片组,在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外侧安装钢套管,钢套管的底端贯穿所述多级式承压装置的承压板与所述固定端锚具的锚环顶部螺纹连接,且所述钢套管底部内嵌有橡胶密封圈,钢套管顶端与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连接,钢套管顶部还设有与其连通的增压泵和压力表;逆时针旋转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通过所述夹片组带动所述解锚锁旋出所述基座,弹簧复位并推动夹片组嵌入锚环锥形孔,使得夹片组夹持待张拉的预应力筋;
S2:在所述桩孔内组装钢筋笼并同步下放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多根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在下放过程中按照设计位置分别竖向固定于所述钢筋笼内侧,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安装完成后,密封所述钢套管,通过所述增压泵对所述钢套管内腔进行空气增压;
S3:向柱孔内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实时监测所述压力表数值的变化判断所述钢套管内腔是否有渗漏现象并及时处理,在槽段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且张拉预应力筋之前,切割所述钢套管至其与槽段混凝土表面平齐,使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顶端外露于所述钢筋笼一工作长度段,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将张拉端锚具安装于所述待张拉的预应力筋顶端并对其实施预应力张拉;
S4:待地下结构整体施工完成后,顺时针旋转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通过所述夹片组带动所述解锚锁旋入基座,所述弹簧受压,所述夹片组下移直至与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脱离,完成对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的完全解锚,拔出所述张拉后的预应力筋并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所述钢套管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通的至少一块加劲肋,且所述加劲肋上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孔,多个U形的卡箍依次垂直贯穿所述加劲肋的多个定位孔并套设于所述钢套管外侧,且所述卡箍的两端固接于所述钢筋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344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
- 下一篇:人工挖孔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