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浇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3514.X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奎;牛刚;丁飞;聂晓凯;王建德;刘庆;张杰;孙仁浩;张雨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0 | 分类号: | E02D5/20;E02D17/04 |
代理公司: | 34148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东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40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墙体 预制 梁部 外凸 现浇混凝土墙体 凹槽结构 内墙板 建筑施工技术 地下连续墙 结构整体性 经济实用 施工效率 相对设置 基坑 平整度 封堵 接缝 内墙 排布 深槽 围护 防水 浇筑 外围 施工 加工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浇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多个预制单元墙体和现浇混凝土墙体;预制单元墙体包括内墙板部和外凸梁部;两个外凸梁部间距设在内墙板部宽度方向的外侧;预制单元墙体沿着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设在基坑外围的深槽内;相邻的预制单元墙体之间相对设置的外凸梁部形成的凹槽结构;现浇混凝土墙体浇筑在凹槽结构内,从而实现对相邻的预制单元墙体之间接缝的封堵。本发明通过预制单元墙体,保证了内墙面的平整度,易于后期做防水工作,结构整体性好,能够有效的起到围护作用,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整体结构简单新颖,设计巧妙,便于加工,更加经济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浇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每个单元槽段一般不超过6米,如此逐段进行,直至沿着待建工程周圈形成一道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挡土的围护结构,待砼达到一定龄期后,再采取边挖边撑的方法将内部土取出,以施作地下结构。一般来说,地铁车站、超高层深基坑、以及处于交通拥挤环境下的结构物均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
目前,现有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存以下缺点:首先,由于地下连续墙是采取逐段施工,受工艺限制,相邻单元段之间的钢筋无法实现整体连接,此时的连续墙其实可看作是由许多个独立的“单元墙体”构成,单元墙体之间存在接缝,当土体开挖后,基坑内外两侧土体压力不平衡,即使在有支撑的情况下,接缝也及其容易扩展,导致渗漏、冒泥等情况出现,且结构相对复杂。
其次,传统工艺的地下连续墙在成槽时,槽壁不可能实现完全垂直平整,总会出现塌孔,从而导致成型的连续墙出现鼓包,后期需要剔凿,处理十分麻烦,尤其在天津、上海等地质较为松软的滨海地区,连续墙鼓包情况十分普遍。
最后,传统结构形式的地下连续墙在开挖被围护的地下工程土方时,由于支撑力不足,需要每开挖一定深度后就要对连续墙体用钢管支撑,支撑间距很密,一般2m左右一道,这导致开挖下层土时,上层支撑结构会影响挖土设备,挖土效率较低,且深度越深,影响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叠浇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阶段连续墙结构出现的内墙面平整度差,结构整体性差和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叠浇式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预制单元墙体和现浇混凝土墙体;
所述预制单元墙体包括内墙板部和外凸梁部;两个所述外凸梁部间距设在所述内墙板部宽度方向的外侧;
所述预制单元墙体沿着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设在基坑外围的深槽内;相邻的所述预制单元墙体之间相对设置的外凸梁部形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墙体浇筑在所述凹槽结构内,从而实现对相邻的所述预制单元墙体之间接缝的封堵。
可选地,所述预制单元墙体上的两个外凸梁部之间设有所述现浇混凝土墙体,从而实现与所述深槽匹配的墙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预制单元墙体上设有预应力孔道;所述预应力孔道设在所述内墙板部的边角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预应力孔道为圆弧状孔道结构;所述预应力孔道分别设在所述内墙板部上部的两侧边角上。
可选地,相邻的所述预制单元墙体之间穿设有预应力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筋穿设在相邻所述预制单元墙体的预应力孔道内,以此实现相邻的预制单元墙体依次紧密排布在所述深槽内。
可选地,所述内墙板部和外凸梁部的厚度与基坑的宽度尺寸匹配设置;以此实现所述预制单元墙体在基坑宽度方向快速定位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3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