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驱动方法及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4368.2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3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凡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检测系统 驱动 电压输出模块 主控模块 输出口 并行 申请 控制电压输出模块 发送控制指令 接口连接器 输出高电压 升压 电压变化 数量检测 指令输出 输出 多路 化液 液滴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驱动方法及检测系统。该微流控驱动方法包括主控模块根据程序对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电压输出模块按照需求升压并输出;电压输出模块通过多路电压并行输出口,可输出高电压,并根据接收到主控模块的指令输出一个或是多个不会相互干扰的并行电压,并且可以根据程序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电压变化、输出口的数量及位置的改变,输出至接口连接器。本申请解决了微流控驱动方法复杂且检测系统不准确的技术问题。通过本申请实现数字微流控大型化液滴控制和准确液滴数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字微流控平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流控驱动方法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微流控芯片所具备的灵活性、简单易用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等性能,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精准医疗等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提供强大的样本前处理能力。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微小可控平台上灵活组合和规模集成,可控制微芯片上的试剂进行自动采样、稀释、加试剂、分离等操作,实现微芯片的实验室功能。
微流体控制平台,在平台中,液体作为独立的单位大小的液滴进行处理,这些液滴可以从源头分配出来,合并、分裂或在需求点之间运输。
数字液滴微流控技术是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向,其液滴驱动机理为电润湿和介电泳。目前数字微流控技术一般采用液滴驱动电压为一对一的输入模式,在液滴相应的下置电极上加电,受电场作用,液滴在介电质表面张力减小,接触角变小,介电质表面张力的改变引发液滴受力不平衡,从而驱动液滴在芯片平面上运动。现有的数字微流控液滴驱动装置多采用一对一的输入模式通过信号线向各电极输入信号,进而控制液滴的运动。
针对相关技术中微流控驱动方法复杂且检测系统不准确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驱动方法及检测系统,以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流控驱动方法,用于进行微尺度液滴的产生、输运、混合、分裂的操作,所述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电压输出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微流控驱动方法包括:
主控模块根据程序对所述电压输出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电压输出模块按照需求升压并输出;
电压输出模块通过多路电压并行输出口,可输出高电压,并根据接收到主控模块的指令输出一个或是多个不会相互干扰的并行电压,并且可以根据程序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电压变化、输出口的数量及位置的改变,输出至接口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流控驱动装置包括:主控模块,电压输出模块,通信接口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出模块、所述通信接口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基于电润湿的数字微流控装置可通过使用表面电极阵列来实现,以通过电润湿效应来控制液滴的形状和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源,用于对主控模块以及电压输出模块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接口模块为串口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输出模块还包括电压输出接口模块,所述电压输出接口模块为排针连接器或FPC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流控装置,包括:所述的微流控驱动装置和操作阵列模块,所述微流控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电压输出模块与操作阵列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微流控装置用于作为ITO玻璃微流控装置或PCB电极微流控装置、纸张微流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凡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凡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43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