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4907.2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3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玲;朱向阳;金毅群;刘志华;杨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342 | 分类号: | A61K36/342;A61K36/605;A61K36/88;A61K36/896;A61P1/00;A61P3/06;A61P3/10;A23L33/105;A23L2/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坦路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652 | 代理人: | 汪送来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提取 方法 | ||
1.一种植物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植物粗提液;将所述植物粗提液进行浓缩处理;
步骤2):浓缩处理后的粗提液经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分离,得到收集液;
所述阳离子树脂选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季铵型阳离子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阳离子树脂的用量与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比为1:1-30;
所述阳离子树脂的洗脱剂为含有阳离子的盐溶液或碱性溶液;所述洗脱剂中阳离子的浓度为0.04-5mol/L;流出液的pH7时开始收集或根据沉淀反应确定流出液的收集起点;当收集液体积达到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的0.1-10倍时,停止收集;所述阳离子树脂分离所用的洗脱剂重量为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的0.1-30倍;所述阴离子树脂为选自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弱酸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阴离子树脂的用量与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比为1:1-80;收集液体积达到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的0.05-10倍时,停止收集;
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收集液进行浓缩处理;
步骤4):对步骤3)得到的浓缩液进行醇沉处理;醇沉处理所用的乙醇与植物原材料投料的重量比为1:4-600;
任选的步骤5)浓缩干燥处理;
所述植物为桑科(Moraceae)植物的枝;
由所述植物提取方法得到的植物提取物包括以下重量比的各组分:生物碱30-99%、多糖0.2-35%、黄酮0.05-2%、氨基酸0-25%、其他组分0-20%;所述生物碱中包含重量含量为50-99%的1-脱氧野尻霉素,所述植物提取物的重金属含量不超过1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鬼桑、大叶桑、垂枝桑、白脉桑及用以上桑种育成的桑树品种、以上桑种的种内或种间选育的杂交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选自广东桑、鲁桑、白桑、细齿桑、山桑或杂交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交桑为粤桑11号、桂桑优62号或桑特优2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树脂选自732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734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2SC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型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型大孔弱酸性苯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254型大孔强碱性季铵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树脂为732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734型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和D001型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经阳离子树脂分离时,所述阳离子树脂与植物原材料投料的重量比为1:1-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经阳离子树脂分离时,所述阳离子树脂与植物原材料投料的重量比为1:2-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阳离子树脂分离所用的洗脱剂重量为植物原材料投料重量的0.5-1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树脂选自717型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711型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型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218型大孔强碱性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G型大孔弱酸型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D301型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49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炒莱菔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