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少车辆蒸发排放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5277.0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3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艾德·M·杜道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F02D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志刚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少 车辆 蒸发 排放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减少车辆蒸发排放的系统及方法”。提供了用于在加燃料事件期间响应于向燃料箱分配燃料的燃料分配器性能不佳的指示而减少被引导到燃料蒸气存储滤罐的燃料蒸气的量的方法及系统。在一个示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响应于燃料分配器以比第二速率低至少阈值量的第一速率分配燃料的指示而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压力,而不改变所述燃料分配器分配所述燃料时的所述第一速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燃料蒸气再循环并且减少了被引导到滤罐的燃料蒸气的量,这可以因此减少将不希望的蒸发排放物释放到大气的机会。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总体上涉及用于控制位于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中的车载泵以在加燃料事件期间辅助燃料蒸气的再循环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存储燃料箱加燃料和日间发动机操作引起的燃料蒸气,然后在后续发动机操作期间冲洗所存储的蒸气。燃料蒸气可以存储在联接到燃料箱的燃料蒸气滤罐中,所述燃料蒸气滤罐包含能够吸附碳氢化合物燃料蒸气的吸附材料,诸如活性炭。
燃料箱可以进一步联接到蒸气回收管线,也被称为蒸气再循环管线。蒸气再循环管线可以被配置为循环和/或保持一定百分比的加燃料蒸气,因此限制燃料蒸气滤罐装载的速率。燃料蒸气可以通过流过蒸气再循环管线然后通过燃料箱的加燃料口颈再循环回到燃料箱。此外,取决于燃料分配器,蒸气再循环管线内的燃料蒸气可以返回到燃料分配器,因此针对给定的加燃料事件限制存储在燃料蒸气滤罐内的总燃料蒸气。燃料蒸气再循环管线包括孔口以调节通过再循环管线的燃料蒸气流速。因此,孔口尺寸可以确定再循环而不是被引导到滤罐的燃料蒸气的量。
然而,蒸气再循环管线中的此类孔口的尺寸可以根据来自燃料分配器的燃料的最佳或理想分配速率来确定。因此,在其中燃料分配器性能不佳或者换句话说以低于预期或所需分配速率的分配速率输送燃料的情况下,燃料系统压力可能不足以使加燃料蒸气有效地循环通过再循环管线。结果,燃料蒸气的滤罐装载可能增加,并且向环境释放不希望的蒸发排放物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采用其中燃料分配器安装在移动平台上的按需气体输送系统可能会加剧这种问题。例如,在此类应用中使用的燃料分配器可以具有较小的泵,所述泵可以在比加油站的分配器更低的电压下操作。因此,此类应用的燃料分配速率可能通常低于其中限流孔口位于蒸气再循环管线中的特定车辆燃料系统所需要或预期的燃料分配速率。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本文已经认识到上面提及的问题,并且已经开发出系统及方法来至少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在一个示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响应于在加燃料事件期间向车辆的燃料箱提供燃料的燃料分配器以比第二速率低至少阈值量的第一速率分配所述燃料的指示而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压力,而不改变所述燃料分配器分配所述燃料时的所述第一速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在加燃料事件期间产生的燃料蒸气的再循环,这可以减少联接到燃料箱的燃料蒸气存储滤罐的装载。
作为一个示例,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压力还可以包括将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压力增加到与当所述燃料分配器以所述第二速率分配所述燃料时的预期压力相对应的压力量。如所讨论的,通过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压力,与响应于所述燃料分配器以所述第一速率分配所述燃料的指示而不增加所述压力相比,所述燃料蒸气存储滤罐可以被装载到更低量。
在一个示例中,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所述压力可以经由泵进行。所述泵可以选择性地流体联接到所述蒸气再循环管线,所述蒸气再循环管线联接到所述燃料箱并联接到所述燃料箱的燃料加注系统。在不包括其中所述燃料分配器性能不佳的加燃料事件的条件下,所述泵可以替代地选择性地流体联接到源自所述燃料蒸气存储滤罐的通风管线。通过这种方式,同一个泵一方面可以用于进行蒸发排放测试诊断程序(当泵选择性地流体联接到通风管线时),并且可以用于在包括其中燃料分配器性能不佳的加燃料事件的其他条件下增加所述燃料箱中的压力。这种能力可以使得能够整体减少不希望的蒸发排放物释放到环境中。
从以下单独或结合附图进行的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的上述优点和其他优点以及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52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