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5927.1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庆;白春禄;贾朋;姬宜朋;蔡小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21/06 | 分类号: | E21B21/06;B01D36/00;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式洗井液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压过滤器、减压装置、除砂装置、气旋浮装置、过滤装置、清水罐和三缸柱塞泵,其中:待处理的进口回水进入所述高压过滤器;经所述高压过滤器处理后的回水通过所述减压装置进入所述除砂装置中;经所述除砂装置处理后的回水再进入所述气旋浮装置;经所述气旋浮装置处理后的回水再进入过滤装置中,在所述过滤装置内将水中杂质进一步去除,净化后的洗井液最终进入所述清水罐,所述清水罐中的洗井液经所述三缸柱塞泵回注井内,实现循环洗井。该装置能够在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和降低注水井破坏程度的情况下,提高洗井液中杂质的去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注水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高含水或特高含水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地层本身的能量不断消耗,油层压力不断下降,使得原油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下降,严重时会导致停喷停产,造成地下大量原油无法采出。油井注水不仅可以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层能量亏空,平衡注采关系,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而且可以起到驱替作用,将原油向生产井推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因此油井注水技术是目前在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方面应用最广泛的一项开发技术,但由于长期注水、注水水质差、注水方式及条件改变等原因,将导致井筒污染、堵塞等问题,使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注水压力升高,注水量下降,严重时将造成油层污染,因此定期洗井是恢复地层吸水能力、稳定原油采收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现有技术中的洗井作业通常面临以下问题:普通的洗井设备很难适应高压环境(15-28MPa),处理不当将造成注水井返水等问题;注水井较深(平均2500m),洗井排量要求高(25-30m3/h),洗井作业时间长(4-6h);井内杂质成分复杂,包括油类、固体颗粒、悬浮物、腐蚀物等,需要较高的注液压力才能将杂质彻底清除;偏远地区及新开发地区注水井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且易受地形和与污水厂距离等影响;洗井设备机动性较差,多井连续操作时需吊装或拖运至固定位置。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各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对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相关问题的重视,洗井液净化回收再利用成为各大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洗井液外排的流程洗井方式目前已经基本淘汰,而固定式洗井方式无法满足边远区、新开发区或未建洗井液回收系统区块洗井作业的要求,因此国内各大油田通常采用专用管线或罐车拉运的方式将洗井液输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净化处理。专用管线虽然可以在不泄压的情况下适度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难免增加集输系统负荷、基建投资费用、注水井管理难度;罐车拉运的方式虽然拥有较广的适用范围,但泄压洗井的方式不仅对注水系统和地层造成影响,而且洗井的排量受到限制,很难保证洗井的连续性、高效性和稳定性,同时罐车输运成本高,易受天气、路况、污水站距离等众多因素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和降低注水井破坏程度的情况下,提高洗井液中杂质的去除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载式洗井液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高压过滤器、减压装置、除砂装置、气旋浮装置、过滤装置、清水罐和三缸柱塞泵,其中:
待处理的进口回水进入所述高压过滤器,由所述高压过滤器去除水中较大粒径的固体颗粒,防止堵塞后续装置;
经所述高压过滤器处理后的回水通过所述减压装置进入所述除砂装置中,所述除砂装置包括旋流除砂器和储砂槽,利用所述除砂装置来去除较大粒径的固体杂质;
经所述除砂装置处理后的回水再进入所述气旋浮装置,所述气旋浮装置包括刹车用车载空压机、储气罐、微气泡发生器、气旋浮罐和污油槽,该气旋浮装置基于弱旋流离心场和气浮理念去除水中的油份、小颗粒固体及悬浮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5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