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VR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7423.3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张艺;汪贵平;雷旭;朱进玉;张汉勋;关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F27/00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贺小停<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汽车 低音频 工业控制计算机 头戴式显示设备 声音信息 事故场景 维修过程 虚拟现实 振动台 体感 文字提示信息 虚拟体验系统 安全事故 安全隐患 操作手柄 错误操作 警示作用 汽车安全 声音模块 事故发生 事故现场 提示信息 显示选择 虚拟场景 安全教育 控制体 还原 发送 维修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VR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体验者站在体感低音频振动台上,操作手柄选择事故场景模块,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显示选择的事故场景模块中的会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错误操作的文字提示信息,根据提示信息继续操作,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显示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虚拟场景,同时,工业控制计算机接收事故声音模块发送的事故声音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事故声音信息发送给体感低音频振动台,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体感低音频振动台振动。本发明能模拟新能源汽车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原事故现场,给予体验者警示作用;规范体验者在维修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操作,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验教学领域,具体涉及基于VR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便成了重中之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迅速,各大车企纷纷投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销售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从2014年开始进入井喷状态,增长速度超过15%,增长率估计后期还会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比,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还是处于相对迟滞的状态中。与传统汽车成熟的产业化相比,新能源汽车缺乏相关的体系,人才缺口尤其是相关技术维修人才缺口巨大,估计到2025年,相关人才缺口会达到百万左右,相关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培训方式上:课堂上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播放网络上的事故视频给学生警示,课下组织相关学员集体在实训车间进行集体讲授或者分批次地进行拆装。但是,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存在明显不足:实际操作时存在高压电、汽车举升和接触易燃物等状况,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往往无法通过传统教学直接展示给学员,因而学员也无法直观、深刻地认识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若以教学为目的制造安全事故作为演示,则演示成本过高;若使用网络上的事故视频作为教学素材,学员无法近距离感受事故现场的震撼性,印象不够深刻,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每当这些安全隐患造成事故时,必将导致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VR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且能还原事故现场,给予体验者警示作用,规范体验者在维修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操作,提高体验者在实操中的安全意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VR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包括:主机、串流盒、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体感低音频振动台和操作手柄;
所述主机包括事故场景模块和事故声音模块,所述事故场景模块用于构建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虚拟场景,且所述事故场景模块中设置有会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错误操作的文字提示以及避免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正确操作的文字提示;所述事故声音模块用于设置与事故场景对应的模拟事故声音;
所述串流盒与所述主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事故场景模块发送的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虚拟场景信息、会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错误操作的文字提示信息和避免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正确操作的文字提示信息;
所述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与所述串流盒连接,用于显示事故场景模块构建的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的虚拟场景、会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错误操作的文字提示信息和避免引发汽车安全事故的正确操作的文字提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7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NG双用卸车增压撬的快速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造价教学演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