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7531.0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2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冬;龙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3/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51277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1001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箱 穿戴 上下伸缩机构 外骨骼机器人 支撑机构 支撑结构 搁物架 外骨骼 重量轻 背架 穿脱 下端 维修 | ||
1.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通过搁物架放置在背架上;
所述的控制箱(1)上设置有上下伸缩机构;
上下伸缩机构的下端设置有能展开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1)沿竖直开有凹槽;
所述上下伸缩机构设置在凹槽内,且沿凹槽上下伸缩;
所述支撑机构回缩后也位于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1)内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机构和支撑机构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件(2)、第二伸缩件(3);
所述的凹槽的左右内侧沿上下方向开有滑槽A,滑槽A与凹槽的槽底具有间距,第一伸缩件(2)装在滑槽A内,且第一伸缩件(2)的外侧面与滑槽A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第一伸缩件(2)设置在凹槽内,其上开有竖直方向的滑槽B;
所述第二伸缩件(3)与凹槽A滑动适配安装,其上开有竖直方向的滑槽C;
所述支撑机构与滑槽C滑动适配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伸缩件(2)呈龙门架状,其上端为横梁而两侧为侧板,滑槽B位于其两侧板的内侧面;
所述第二伸缩件(3)仅有两侧板,滑槽C位于其两侧板的内侧面;
所述支撑机构的上端呈U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箱(1)上固定有能自锁的正反电机A(4),电机A(4)通过丝杠与第一伸缩件(2)的横梁螺纹配合,电机A(4)带动第一伸缩件(2)上下移动;
所述的第一伸缩件(2)的下端外侧、第二伸缩件(3)的上端内侧、第二伸缩件(3)的下端外侧、支撑机构的上端内侧均设置有滚轮(5),滚轮(5)的轮面开有同轴心的环形槽;
所述滑槽A的上部固定有起展开作用的绳A(6),绳A(6)绕过第一伸缩件(2)下端外侧的滚轮(5)后固定在第二伸缩件(3)上端内侧的滚轮(5)上;
所述第一伸缩件(2)的下端固定有起展开作用的绳B(7),绳B(7)绕过第二伸缩件(3)下端外侧的滚轮(5)后固定在支撑机构上端内侧的滚轮(5)上;
展开时,电机A(4)通过丝杠带动第一伸缩件(2)向下移动,第一伸缩件(2)将绳A(6)往下顶,绳A(6)带动第二伸缩件(3)向下移动;同理,绳B(7)带动支撑机构向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伸缩件(2)的横梁的下表面固定有两个滑轮(8),支撑机构上端的U型中部固定有一个滑轮(8),这三个滑轮(8)之间绕有起收缩作用的绳C(9);
绳C(9)的一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面上,绳C(9)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伸缩件(2)横梁上的一个滑轮(8)、支撑机构上端的U型中部的滑轮(8)、第一伸缩件(2)横梁上的另一个滑轮(8)后固定在支撑机构上;
回缩时,电机A(4)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第一伸缩件(2)回缩,第一伸缩件(2)通过绳C(9)带动支撑机构向上移动;当支撑机构向上移动,对绳B(7)起到一个向上拉动的作用,从而带动第二伸缩件(3)向上移动,并且回缩时,绳A(6)始终卡在对应滚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753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外骨骼机器人液压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