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9042.9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黄琳;仇涛;肖宇豪;马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体 电渗阳极 金属界面 导电棒 导电片 分档 减粘 分区 螺栓 变压装置 电渗电压 电渗阴极 试验装置 受压状态 向下移动 有效手段 装置底座 自动换档 变压式 连接杆 装置盒 变压 电渗 降阻 变形 试验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装置底座、电渗阳极、电渗阴极、分档变压装置、导电棒、导电片、装置盒、基座I、基座II、连接杆、螺栓;当装置与土体接触时,装置中的电渗阳极与基座I产生变形,导电棒向下移动,与连接不同电压的导电片相接触,实现不同受压状态下自动换档变压的效果,从而改变不同分区的电渗电压大小,是优化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减粘降阻的有效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试验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隧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加速发展,其中盾构技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盾构技术凭借其适用性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当盾构穿越富水富黏地层时,盾构刀盘中心区域极易形成泥饼并不断扩散,严重的刀盘结泥饼现象会造成刀具磨损严重、刀盘扭矩增大等问题,从而引起工程成本增加以及工期延误等连锁反应。因此,对刀盘与土体间的黏附问题进行探索,探索能有效消除土体与刀盘间黏附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已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使用电渗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如:任露泉在《非光滑表面电渗减粘降阻应用研究》中将电渗方法与仿生技术结合,并将其应用到铲装机铲斗上,实验发现,在电渗情况下,推土阻力更小且减粘效果好。然而,装置不同部位与土体的黏附情况不同,现有的电渗减黏装置往往以额定的电压进行电渗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无法依据土体与装置不同位置间的实际黏附情况自主选取合适的电压进行电渗,以达到最佳的电渗效果。
为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当装置与土体接触时,电渗阳极与基座I产生变形,导电棒向下移动,与连接不同电压的导电片相接触,实现不同受压状态下自动换档变压的效果,从而改变不同分区的电渗电压大小,是优化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减粘降阻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当装置与土体接触时无法依据土体与装置不同位置间的实际黏附情况自主选取合适的电压进行电渗的问题,当装置与土体接触时,各分区的基座I 8和电渗阳极2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驱动分档变压装置4中的导电棒5产生不同幅度的上下滑动,造成各分区的供给电压产生变化,以达到控制各个分区的差异化电渗的效果。
一种用于土体与金属界面间分档变压式的分区电渗减粘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底座1、电渗阳极2、电渗阴极3、分档变压装置4、导电棒5、导电片6、装置盒7、基座I8、基座II 9、连接杆10、螺栓11;
所述装置底座1采用硬质绝缘材料,在上表面均匀开设9个宽度为3cm、深度为0.8cm的正方形槽,用以容纳电渗阴极3;下部中心位置设置连接杆10,使用螺栓11固定连接,连接杆10尾部设有凹槽和螺栓11,可与拉拔测力装置相连接;
所述电渗阴极3在中心位置开孔,容纳分档变压装置4;在分档变压装置4 上部设置基座I 8,基座I 8采用弹性绝缘憎水材料,以防止电渗过程中电渗阴极3处聚集的水造成装置短路;基座I 8嵌入电渗阴极3的孔内,保证基座I 8 受挤压后有充足的变形;
所述基座II 9呈螺旋形布置在电渗阴极3上,与基座I 8相连;基座II 9采用硬质绝缘憎水材料,以防止电渗过程中电渗阴极3处聚集的水造成装置短路;
所述电渗阳极2呈螺旋型布置在基座I 8和基座II 9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档变压装置4由导电棒5、导电片6及装置盒7组成;装置盒7采用绝缘材料,内部开设槽孔,容纳导电棒5和导电片6;
所述导电棒5一端与电渗阳极2连接,另一端与导电片6接触,当基座I 8 发生形变时,导电棒5可产生向下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9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计算中速磨煤机内原煤水分的方法
- 下一篇:植物液流监测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