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输入/输出板自动化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9365.8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5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阳;侯伟波;刘大明;黄聪;费嘉宁;赵荣;石海晴;张稳稳;余嘉贤;孙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7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联锁 系统 输入 输出 自动化 检测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输入/输出板自动化检测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系统,所述下位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切换单元、协议转换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协议转换单元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切换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待测输入板或待测输出板连接,所述待测输入板或待测输出板通过协议转换单元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的切换单元识别待测板类型并选配不同类型板的测试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待测输入板或待测输出板的自动化测试,提升了测试的效率和精确度,同时精简了大量的连线使得检测平台更加可靠并且易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站联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输入/输出板自动化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铁路车站基本是以建立进路的方式实现对列车和车列运行的控制。进路是由相关道岔和轨道区段组成,有信号机指示和防护的特定经路。进路的建立必须检查信号、道岔和轨道区段的关系,并满足相应的条件,且一旦建立后又必须加以“锁闭”,以免因误操作或其他因素破坏进路而危及行车安全。联锁就是通过技术方法确保信号、道岔和进路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联锁设备是铁路车站保证列车和车列正常和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核心基础设备。
计算机联锁系统通过操控继电器实现联锁,典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包括人机交互层、主控层、执行层、接口层和现场设备层,主控层包括主逻辑单元,执行层包括输入板和输出板,输入板和输出板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用于驱动和采集继电器接点信息的部件,输入板用FIMI表示,输出板用FIMO表示。输入板包括32路独立的输入通道,用于采集车站信号机、道岔、进路的状态;输出板包括16路独立的输出通道,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后动作信号机、道岔,来确保行车安全。检测平台是测试输入板和输出板的各项功能是否满足运行需求,保证在其生命周期内正常运行的重要工具。
现有的产品测试平台使用测试机笼的同时采用了独立的条件箱外加大量导线制成测试电缆进行连接。存在以下问题:1、条件箱需要人工操作实现电压的调节以及测量,时效性低,精确性不足。2、基于DOS系统的上位机无法实现自动化测试。3、测量结果和测试报告需要人工填写,无法满足自动化记录以及存储的要求,不便于后期的追溯和管理。
中国发明专利CN103885439B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用于FIMI、FIMO单盘的自动化测试平台,与被测板连接,所述被测板包括FIMI单盘和FIMO单盘,所述自动化测试平台包括测试工装、供电模块、上位机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测试工装分别与被测板、供电模块和接口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上位机模块均与接口模块连接。该发明无法识别待测板类型并自动切换至对应的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输入/输出板自动化检测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输入/输出板自动化检测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上位机和下位系统,所述下位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器连接的切换单元、协议转换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所述控制器通过协议转换单元与上位机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通过切换单元和信号转换单元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所述输入/输出接口与待测输入板或待测输出板连接,所述待测输出板或待测输入板通过协议转换单元与上位机连接。
所述的下位系统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转换单元、协议转换单元和切换单元连接。
所述的信号转换单元包括AD转换子单元和DA转换子单元,所述AD转换子单元将待测输出板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所述的DA转换子单元将控制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给待测输入板。
所述的AD转换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稳压器、运算放大器和AD芯片,所述DA转换子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运算放大器和DA芯片,所述AD芯片与待测输入板连接,所述DA芯片与待测输出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9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淋巴水肿的大分子化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饭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