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99655.2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6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平;周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超力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 胶合连接 油冷机 冷却弯管 变速箱 出油管 进油管 散热片 轴承 过盈配合连接 汽车变速箱 焊接连接 均匀安装 冷却装置 螺栓连接 散热结构 散热效率 输出轴端 输入轴端 上端 散热 内壁 液冷 轴孔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表面轴孔上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且轴承分两处分别安装于箱体的输入轴端与输出轴端;所述箱体的内壁上通过焊接连接有散热片,且散热片分四处均匀安装在箱体的内侧;所述油冷机的右侧安装有进油管,且进油管的上方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管;所述油冷机的左侧安装有出油管,且出油管的上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弯管,且冷却弯管的另一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另一边的冷却管;所述箱体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油冷机,可以看出,比现有的液冷变速箱内部的冷却管分布进行了改变,使变速箱内的冷却装置散热更均匀,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速箱散热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大家都知道变速箱温度相当高,当变速箱的油温过高时,变档和加速都会变得迟顿,当行走时,就会更加用力的踩油门,这样耗油就会飙升。而现在装有自动变速箱的汽车中,变速箱中的油液很容易过热,油液过热会降低变速箱性能,甚至造成变速箱损坏,所以必须对变速箱中的油液进行冷却,90%的变速箱损坏由高温造成的,变速箱在高温使用中没有明显的故障现象,长时间高温会导致变速箱内部密封件老化,塑料件脆化,油液润滑性能下降,电器元件寿命缩短,所以必须经常测量变速箱油温,有问题及时解决。
现有的比如专利号为CN201521066102.X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齿轮降温装置的变速箱,其基本描述为:该装置包括变速箱本体和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和冷却管,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变速箱本体外壁,压缩机一端连接进液管另一端连接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穿过变速箱本体与设置于变速箱本体内侧壁的冷却管相连接,冷却管一端穿过变速箱本体与涡轮机构相连接,所述涡轮机构一端连接出液管,所述速箱本体内侧壁还设有红外测温装置,红外测温装置、降温装置都与主控板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专利描述,可以看出,类似于这一专利中的变速箱工作中由于散热管安装在变速箱两边,导致变速箱散热不均匀,变速箱中间齿轮周边的温度较高且不易散热。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以解决类似于这一专利中的变速箱工作中由于散热管安装在变速箱两边,导致变速箱散热不均匀,变速箱中间齿轮周边的温度较高且不易散热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汽车变速箱改进后的散热结构,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表面轴孔上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有轴承,且轴承分两处分别安装于箱体的输入轴端与输出轴端;所述箱体上开有十处连接孔;所述箱体的内壁上通过焊接连接有散热片,且散热片分四处均匀安装在箱体的内侧;所述油冷机的右侧安装有进油管,且进油管的上方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管;所述油冷机的左侧安装有出油管,且出油管的上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冷却弯管,且冷却弯管的另一端通过胶合连接有另一边的冷却管;所述箱体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有油冷机。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表面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道凹槽,且箱体内凹槽的弯曲轨迹顺应箱体内表面的弯曲形状开设。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为弯曲的管体,且冷却管随箱体内凹槽的弯曲轨迹而弯曲,所述冷却管位于箱体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弯管为波浪形的管体,且冷却弯管连接箱体左右侧的冷却管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为有良好的导热性的金属薄板,且散热片环绕于箱体的内表面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超力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十堰超力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9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