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99975.8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9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次明;周胜强;李方军;刘丽;任林;赵伟;颜浩;刘美荣;高梅;鄢凤明;徐业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3/00 | 分类号: | B28B3/00;B28B7/16;B28B7/00;B28B7/28;B28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加工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和布料器,成型模具包括外形胶套、底座、模芯杆和棒头弧度定型器,模芯杆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外形胶套与底座固定连接,棒头弧度定型器底部的弧度与外形胶套内腔的弧度相适配;布料器包括相互之间一体成型的锥形漏斗、输料管和定位管,锥形漏斗的上部设有入料口,输料管上设有出料口;输料管的外径与外形胶套上端口部的内径大小相适配,定位管的内径与模芯杆的外形相适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能够使整体塞棒在压制成型之后无须进一步加工整形处理,节约原料,提高原料投入收得率,缩短整体塞棒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车削加工浪费原料及粉尘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用整体塞棒是一种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其成型模具是由模芯杆、底座、外形胶套、棒头胶盖、封水胶盖组合而成,生产时将合格粉料加入外形胶套与模芯杆之间,振实,加装封水胶盖,然后用静压压机压制成型。
为解决加料效率及加料过程中模芯杆的偏移偏芯问题,通常将成型模具设计成由外形胶套、带孔的棒头胶盖及封水胶盖组合而成的结构;同时在实际加料过程中,为避免模芯杆的偏移偏芯,还配有固定模芯杆与外形胶套相对位置的定中环,加料完毕后再将定中环取出。
上述传统成型模具由于采用多组件配合结构,在塞棒的压制成型过程中,组件配合之处容易产生泥翅飞边,塞棒顶端弧形状态不佳,为了使塞棒顶端能够满足图纸要求,还需进一步做整形处理,无法实现近终形免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塞棒无法实现近终形免加工以及加料过程模芯杆容易偏移偏芯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和布料器,所述成型模具包括外形胶套、底座、模芯杆和棒头弧度定型器,所述模芯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外形胶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棒头弧度定型器底部的弧度与所述外形胶套内腔的弧度相适配;所述布料器包括相互之间一体成型的锥形漏斗、输料管和定位管,所述锥形漏斗的上部设有入料口,所述输料管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输料管的外径与所述外形胶套上端口部的内径大小相适配,所述定位管的内径与所述模芯杆的外形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输料管的管身从上到下设有一至两组布料区,每组所述布料区沿所述管身的圆周均布有3个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长条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借助外形胶套内腔和棒头弧形定型器底部弧度一致的匹配效果,实现了塞棒形状的近终形免加工,减少了成型模具的组件个数,解决了传统成型模具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泥翅飞边问题。
通过将布料器的输料管的外径设置成与外形胶套上端口内径相适配的结构,能够使输料管在加料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将定位管内径设置成与模芯杆外形相适配的结构,能够起到稳定模芯杆的作用,使得模芯杆在加料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偏芯问题。
采用本发明的塞棒加工成型装置能够使整体塞棒在压制成型之后无须进一步加工整形处理,节约原料,提高原料投入收得率,缩短整体塞棒的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避免了车削加工浪费原料及粉尘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加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整体塞棒加工成型装置加料完毕后的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9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