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需求侧资源响应时间裕度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01944.1 申请日: 2019-08-28
公开(公告)号: CN110581563A 公开(公告)日: 2019-12-17
发明(设计)人: 屈富敏;丁强;胡超凡;罗治强;潘毅;杨军峰;董时萌;戴赛;崔晖;蔡帜;许丹;韩彬;黄国栋;门德月;闫翠会;刘芳;张加力;孙振;张传成;李伟刚;李博;燕京华;胡晓静;李宇轩;胡晨旭;马建伟;赵健;孙芊;王磊;柴旭峥;牛继涛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2J3/32 分类号: H02J3/32;B60L55/00
代理公司: 12108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庞学欣
地址: 100192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时间裕度 荷电状态 响应 裕度 参考指标 虚拟 电厂 集群 受控 充放电状态切换 用户舒适度 出行需求 调度需求 降序排列 决策结果 优化调度 优先队列 裕度指标 资源响应 高响应 分群 相等 排序 调度 调控 赋予 保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需求侧资源响应时间裕度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电动汽车需求侧响应资源为例,考虑电动汽车集群内部个体响应功率及电量的差异性,通过对电动汽车集群依次进行分群、提出响应时间裕度与荷电状态裕度两个指标,其中响应时间裕度为首要参考指标,荷电状态裕度为辅助参考指标,完成指标计算并最终生成优先队列,在充分考虑用户出行需求的基础上择优参与响应,最终获得电动汽车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时的决策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侧资源响应时间裕度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集群分群过程如下:

结合电动汽车存在的“放电”、“空闲”、“充电”三种状态,将电动汽车响应过程分解为图1中四种响应方式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分别简记为方式I、II、III、I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需求侧资源响应时间裕度的虚拟电厂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包含荷电状态与充放电状态在内的电动汽车时序状态,所述单体电动汽车模型如下:

以N辆电动汽车组成的集群中第i(i=1,2…N)辆车EVi为例,在未参与任何响应情况下,给定时刻EVi充放电状态σ(t)与t时刻荷电状态Si(t)和之间的关系如式(12)所示:

式中:σ(t)取值0,1分别为电动汽车处于空闲和充电状态。

参与不同响应方式时的响应能力如式(13)-(15)所示:

式中:I、II、III分别指电动汽车从空闲状态切换为放电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空闲状态、从空闲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三种响应方式,如图1所示。Piu,I(t),Piu,II(t),Piu,III(t)分别为t时刻方式I、II、III的响应能力,单位:kW。空闲→放电和充电→空闲响应能力为正值,表示单体电动汽车出力上调;放电→空闲和空闲→充电响应能力为负值,表示单体电动汽车出力下调。

对于方式I,包括以下四种响应能力在评估时段内发生改变的典型情景,并且它们的集中出现将导致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响应能力的剧烈变化,其中A,B,C,D对应四个不同运行点位置,如图2所示。

1)当nT<tis<(n+1)T时,EVi存在尚未接入电网时段[nT,tis],对应的响应功率如图2(a)中P-t图所示;

2)当评估时段[nT,(n+1)T]内放电响应使得Si(t)≤Simin时,对应的响应功率如图2(b)中P-t图实线所示;

EVi达到可控区域下界时间til可由式(16)求得。

式中:ηd为电池放电效率;Qi为电池容量。

3)当评估时段[nT,(n+1)T]内放电响应导致运行点触碰强制充电边界ef,对应的响应功率如图2(c)中P-t图实线所示;

EVi达到强制充电功率时间tic可由式(17)求得。

式中:ηc为电池充电效率。

4)当nT<tid<(n+1)T时,对应的响应功率如图2(d)中P-t图所示;

对于方式II:充电→空闲,情景A和情景D与方式I完全相同。与之不同的是需要考虑两个条件:处于充电状态并且能够可控地切换到空闲状态,对应情景B和情景C如图3所示。

正在充电的电动汽车在tih时刻触碰可控区域上界后将不再处于充电状态,tih可由式(2-17)求得

达到强制充电边界时间tic可由式(2-19)求得。

对于方式III:空闲→充电,要求处于空闲状态并且能够可控地切换到充电状态,四种不同情境分析及其计算公式与方式II相同;对于方式IV:放电→空闲,要求处于放电状态并且能够可控地切换到空闲状态,四种不同情境分析及其计算公式与方式I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19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