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离子在线富集装置的电泳微芯片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2298.0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9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尤晖;成伟清;常永嘉;孙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B01L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离子 在线 富集 装置 电泳 芯片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带有离子在线富集装置的电泳微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泳微芯片本体及设于电泳微芯片本体中的样品注入池(7)、样品废液池(9)、缓冲液注入池(10)、缓冲液废液池(11),所述样品注入池(7)通过离子富集流道(4)与样品富集池(8)连通,所述样品富集池(8)通过离子进样流道(5)与样品废液池(9)连通;所述缓冲液注入池(10)、缓冲液废液池(11)之间通过离子分离流道(6)连通;所述离子进样流道(5)与离子分离流道(6)垂直交叉设置且内部连通;所述样品注入池(7)的容积大于所述样品富集池(8)的容积,所述离子富集流道(4)位于样品注入池(7)和样品富集池(8)之间距离最短处;
所述样品注入池(7)与样品富集池(8)的容积比不大于12:1;
所述样品注入池(7)、样品富集池(8)和离子富集流道(4)中低浓度缓冲液A的浓度小于位于样品废液池(9)、缓冲液注入池(10)、缓冲液废液池(11)、离子进样流道(5)和离子分离流道(6)中高浓度缓冲液B的浓度,形成浓度梯度而使离子进行富集;
所述样品注入池(7)、样品废液池(9)、缓冲液注入池(10)和缓冲液废液池(11)中各设有一个高电压电极;所述样品富集池(8)设有至少一个高电压电极;其中样品富集池(8)和样品注入池(7)中的高电压电极连接形成富集高压,样品富集池(8)和样品废液池(9)中的高电压电极连接形成进样高压,缓冲液注入池(10)和缓冲液废液池(11)中高电压电极连接形成分离高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微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注入池(7)为半圆弧形结构,所述离子富集流道(4)为三个,三个所述离子富集流道(4)与所述离子进样流道(5)成十字交叉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微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注入池(7)与离子富集流道(4)连通处为向外突出的喇叭口形状,所述样品富集池(8)与离子富集流道(4)连通处为向内突出的倒喇叭口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微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缓冲液B的浓度和低浓度缓冲液A的浓度比为2:1-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泳微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微芯片本体从上至下依次为微管道层(1)、绝缘层(2)和电极层(3);所述离子富集流道(4)、离子进样流道(5)和离子分离流道(6)设置在微管道层(1)中,所述电极层(3)中设有离子检测电极,所述离子检测电极是由设置于离子分离流道(6)尾部的发射电极(12)和接收电极(13)构成,所述发射电极(12)、接收电极(13)平行设置。
6.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泳微芯片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两种不同浓度的缓冲液,即为低浓度缓冲液A和高浓度缓冲液B,将待测样品溶于低浓度缓冲液A中制成样品溶液;
(2)将高浓度缓冲液B加入样品废液池(9)、缓冲液注入池(10)和缓冲液废液池(11)中,并注满离子进样流道(5)和离子分离流道(6);将低浓度缓冲液A加入样品富集池(8)中,并注满离子富集流道(4);将样品溶液加入样品注入池(7)中,全部注满;
(3)在样品富集池(8)和样品注入池(7)之间施加富集高压,使样品注入池(7) 的样品溶液中的离子迁移至样品富集池(8)中实现离子的第一次富集;
(4)在样品富集池(8)和样品废液池(9)之间施加进样高压,样品溶液中的离子从样品富集池(8)经离子进样流道(5)向样品废液池(9)方向迁移,在低浓度缓冲液A和高浓度缓冲液B的阶梯面形成离子的第二次富集;
离子从低浓度的样品富集池向高浓度的离子进样流道流动,并在溶液浓度阶梯面第二次富集,富集后的离子继续受进样电压的影响向样品废液池流动,在离子到达十字交叉口时开启分离电压,离子向检测电极移动,通过检测电极后最终进入缓冲液废液池;
(5)在离子到达离子进样流道(5)与离子分离流道(6)交叉口处时,开启分离高压,即在缓冲液注入池(10)和缓冲液废液池(11)之间施加分离高压,样品溶液中的离子向离子检测电极迁移,离子检测电极对其进行检测,然后进入缓冲液废液池(1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22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