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02609.3 申请日: 2019-08-28
公开(公告)号: CN110563587B 公开(公告)日: 2021-11-02
发明(设计)人: 杜智敏;杨宝峰;王金辉;袁野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C69/40 分类号: C07C69/40;C07C67/08;C07C67/58;C07C67/56;A61P29/00
代理公司: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地址: 150081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活性 芦荟 黄素 琥珀 酰酯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研究表明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抑制急性、亚急性和免疫性炎症的发生,且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因此,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将在抗炎药物的研发上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炎症是十分常见且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与外源性或内源性损伤因子对抗而产生的局部或全身性的保护性反应,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炎症常见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早期主要以血管系统的反应为主,表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急性炎症后期的病理与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相似,主要是细胞修复。其实质就是多种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的功能紊乱,其合成和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交互作用,反过来又促进免疫细胞和炎症细胞功能紊乱,造成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滑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蛋白水解酶等含量升高。其中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主要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TNF-α是炎症反应中的主要细胞因子。对炎症细胞有趋化和粘附作用,可促进活化细胞进入炎性部位,促进炎症细胞附壁增殖,从而诱导炎症并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同时还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内皮细胞释放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前列环素等。适当的炎症反应可帮助机体清除有害物质,将损伤局限化,启动愈合过程对组织进行修复,从而发挥保护作用。但炎症反应若未及时充分消退或过度强烈,则因释放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抗炎和促炎反应失衡,导致炎症反应持续性进行,从而加重组织和细胞损伤,引起慢性炎症、慢性疾病和肿瘤转化等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抗炎药物的介入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应用的甾体抗炎药(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SAIDs)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这两类药物都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功能紊乱、皮肤反应、肾脏、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尤其一旦长期和高剂量使用,就会引起人体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诱发加重消化性溃疡、引起骨质疏松等,甚至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炎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芦荟大黄素(1,8-二羟基-3-羟甲基-9,10-蒽醌),广泛存在于大黄、虎杖、决明子等中药中,现代科学研究显示,芦荟大黄素不但具有良好的致泻作用,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抗传染性原虫等多方面药理活性。但芦荟大黄素本身具有毒性高,机体吸收不好等缺点,芦荟大黄素目前还没有直接用于临床方面的报道。经过化学修饰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能表现出比芦荟大黄素更好的抗炎抗菌活性。因此对芦荟大黄素进行修饰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并通过建立急性、亚急性和免疫性炎症模型,观察该化合物对各种炎症模型的影响以及其药理作用从而阐明该化合物的抗炎作用,为炎症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低毒的药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抗炎活性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其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分别为-C1-5烷基或芳环;

其中,优选的,R为乙基,当R为乙基时,所述的芦荟大黄素琥珀酰酯类化合物为芦荟大黄素琥珀酰乙酯,化学名:1,8-二羟基-3-(羟甲基)-蒽醌丁二酸乙酯,分子式:C21H18O8,分子量:39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2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