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田作业综合废液多元组合回收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3182.9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2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松;余云丰;胡成坤;贾建洪;王荔;孙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黔南高新区绿色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朱孔妙 |
地址: | 5505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田 作业 综合 废液 多元 组合 回收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田作业综合废液多元组合回收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钻井废液、洗井返排废液和酸化废液形成的综合废液进行回收处理,通过对废液进行预处理、沉降、双重絮凝后,由技术人员采样进行水质分析后,针对悬浮物含量和油含量进行性能评价,进而选用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其中对于高污染的含聚含油废液,经过气浮、反冲洗过滤处理后,采用超声波物化结合多维电化学技术进行废液中污染物降解和COD去除,同时引进新型的声化组合槽,基于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显著提升处理效果,实现对综合废液的无害化处理,使其达到回用或者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气田作业综合废液多元组合回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常规油气资源却日益枯竭,近年来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世界能源供应的新的增长点,随着油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压裂返排液、钻井废液、洗井返排废液和酸化废液等作业废液的产出量逐渐加大,对它们进行环保处理并使之能够循环使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各油气公司首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只针对废液进行单一的回收处理,就针对压裂返排液来说,压裂返排液的显著特征是矿化度高、硬度高、粘度高、悬浮固体多、化学药剂成分复杂、COD高、体系稳定。压裂返排液的组成十分复杂,既有配制压裂液时加入的多种化学药剂及支撑剂,包括减阻剂、交联剂、凝胶、表面活性剂、阻垢剂、缓释剂、杀菌剂及各种无机盐、石英砂或人工陶粒等,占大约4%的体积,还有地层中带出的地层水、矿物油、矿物颗粒、细菌等。因此,压裂返排液是一种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基于达标排放的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潜在风险大,而回注地层的处置同样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和高昂的成本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规模开发地区的大批量钻井、压裂对水的需求量特别大,往往超出区域的水资源极限,成为页岩气开发的制约因素。另外一方面,压裂返排液中含有大量有机化学品,对排放环境(无论是地表还是地层)都构成环境风险,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处置,是低渗透、页岩油气田成功开发的关键。
目前基于达标排放目的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和少量生物技术方法,效果欠佳,处理费用高且难以把握,国外常用的处置手段是经过简单处理后异地回灌干层(无效回注),成本较高,而且造成水资源和返排液体系中昂贵化学助剂的浪费。国外已有尝试将压裂返排液处理后重复配制压裂液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对于综合废液的回收处理,由于其组分的复杂性以及独特性,决定了其处理的难度更大,尤其当处理后再用于配制压裂液时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去除有可能影响压裂液性能的物质,保留有用物质,因此目前国内的技术并不成熟,难以实现对综合废液的有效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田作业综合废液多元组合回收处理工艺,它可以实现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钻井废液、洗井返排废液和酸化废液形成的综合废液进行回收处理,通过对废液进行预处理、沉降、双重絮凝后,由技术人员采样进行水质分析后,针对悬浮物含量和油含量进行性能评价,进而选用最合适的处理方式,其中对于高污染的含聚含油废液,经过气浮、反冲洗过滤处理后,采用超声波物化结合多维电化学技术进行废液中污染物降解和COD去除,同时引进新型的声化组合槽,基于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显著提升处理效果,实现对综合废液的无害化处理,使其达到回用或者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气田作业综合废液多元组合回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将经进口反排出来的综合废液收集至旋流除砂器,进行固液分离去除综合废液中的泥沙;
S2、沉降:将除砂后的综合废液输送进入沉降池,进行机械杂质的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黔南高新区绿色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黔南高新区绿色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3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连续在线灭活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中水回用零排放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