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端直流系统转换开关参数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3377.3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9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倩;徐攀腾;宋述波;谷裕;朱博;杨学广;李建勋;周登波;严海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邓潮彬;黄培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端 直流 系统 转换开关 参数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端直流系统转换开关参数计算方法,本方法可有效解决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转换开关的配置问题,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相比于传统的直流转换开关参数计算问题,本方法对不同接线方式的复杂直流输电网络,均可将转换回路分解为换流站接地回路、直流网络、接地网络三个部分,换流站接地回路为通用拓扑结构,结合直流网络拓扑可方便迅速的提取其拓扑结构并生成表述结构的关联矩阵,具有很好的通用性、拓展性,计算方法在求解直流转换开关参数的同时,可同时明确的对应的顺控逻辑,简化了这部分的计算量,同时给直流系统线路运行方式、功率输送等其他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有利于直流输电系统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换开关参数计算,具体涉及一种多端直流系统转换开关参数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直流转换开关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重要的关断器件,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金属回线转换开关MRTB(metallicreturntransferbreaker)位于接地极引线电路中,它的作用是将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时的电流转换到单极金属回线中。在转换过程中,首先闭合ERTB(earthreturntransferbreaker),当单极运行系统重新达到稳态时,断开MRTB,即电流由接地极引线和极线两路分流状态转为只从极线流过的单路状态。
直流转换开关没有开断直流电流或者纹波电流的能力,但具有转换直流电流的能力,因此直流转换开关中除了由单相交流断路器改进获得的断路器,还包括由电抗器、电容器和能量吸收避雷器等器件组成的辅助设备来配合断路器实现直流电流的转移功能。在工程初设阶段,需要根据开关转换电流Id以及分闸时间要求,选取合适大小的电感、电容等参数,使振荡电流幅值及叠加电流过零点过程满足工程要求。
目前,两端直流输电系统求取转换电流的方法通常是转换回路等效为图2所示电路。
进行金属/大地回线转换过程时,直流输电系统为单极运行方式。最大运行电流Idc按照2小时过负荷电流考虑。由等效电路图可知转换过程中两开关合上时开关并联电流IMRTB、IERTB数值如式(1)(2)所示。
同时直流回路参数与运行方式有关,可按照上式求取各运行方式下MRTB、ERTB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转换电流以及该跃变过程中避雷器应满足的消耗能量。
相较于传统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转换开关的分流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拓扑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目前仍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转换电流求取,则存在计算量大,通用性差等缺点。
如对三端并联式直流输电系统,目前的做法是分析画出图3所示等效电路,再列出直流输电系统的各类运行方式和分合闸顺序,之后根据对应运行方式的电阻、电感参数计算转换电流,进行简单枚举后比较得出转换开关需要承受的转换电流数值。在较复杂的直流电网系统中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枚举各转换开关不同状态的接线方式以及分合闸的顺序,计算量较大,计算速度慢,且随着直流网络的改建和扩展,网络结构变化后重新计算难度将大幅上升,可维护性较差。因此,对于多端直流输电网络中转换开关的参数计算,需要设计一种更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强的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端直流系统转换开关参数计算方法,以有效解决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转换开关的配置问题,保证多端直流输系统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端直流系统转换开关参数计算方法,所述多端直流系统包括MRTB和ERTB开关,包括:
步骤1、将多端直流系统等效为包括各换流站转换回路、接地极回路、金属回线回路构成的拓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3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