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3523.2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6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东;高正江;张飞;李文英;陈欣;杨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22F1/065;C22C4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高伟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合金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涉及非晶合金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其步骤包括:选取纯铁、纯铬、纯钼、纯石墨、硅、硼铁和钇铁,使原料中Fe、Cr、Mo、B、C、Si和Y元素的原子比满足43.12~44.88:18.62~19.38:13.72~14.28:5.88~6.12:13.72~14.28:0.98~1.02的配比范围;先熔炼纯铁、纯铬、纯钼和纯石墨,待其熔炼至熔融态液体后加入硅、硼铁和钇铁一并熔炼;当全部原料熔炼至熔融态液体后,利用气雾化法制备成所述球形非晶合金粉末。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纯铁、纯铬、纯钼和纯石墨先加料熔炼,主要是为了快速化料,降低材料中的氧增量;硅、硼铁和钇铁采用二次加料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控制成分,通过二次加料精确控制加入量与时间,降低或避免Si、B、Y元素的烧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形非晶合金粉末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态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的三维空间呈拓扑无序状排列,结构上没有晶界与堆垛层错等缺陷存在,因此具有一般晶态材料所不具有的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机械和电磁性能,如高硬度、高强度、优良的耐蚀性和耐磨性等,非晶合金就是具有以上性能和特点的合金。非晶合金FeCrMoBCSiY就是专门研发出的一种非晶合金成分,由于该非晶合金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且每种元素均达到一定的含量,合金元素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固溶体,使得非晶合金具有多种优异的性能。
但是,在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法制备该非晶合金时,熔融态液体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效果经常不理想,从而会导致后期制得的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非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得的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非晶率低的技术问题。
经过对非晶合金FeCrMoBCSiY制粉过程进行研究发现,由于该非晶合金中含有部分Si、B、Y元素,而Si、B、Y元素在熔炼过程中极易烧损,从而会造成非晶合金成分偏差。同时,在该非晶合金中,Si、B、Y元素的含量又对熔融态液体的流动性和表面张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导致雾化冷却过程中非晶形成能力下降,得到的球形非晶合金粉末非晶率低。所以,控制Si、B、Y元素的含量便成为了制粉效果的关键。
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球形非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选取纯铁、纯铬、纯钼、纯石墨、硅、硼铁和钇铁,使原料中Fe、Cr、Mo、B、C、Si和Y元素的原子比满足43.12~44.88:18.62~19.38:13.72~14.28:5.88~6.12:13.72~14.28:0.98~1.02的配比范围;
先熔炼纯铁、纯铬、纯钼和纯石墨,待其熔炼至熔融态液体后加入硅、硼铁和钇铁一并熔炼;当全部原料熔炼至熔融态液体后,利用气雾化法制备成所述球形非晶合金粉末。
进一步的,在加入所述硅、硼铁和钇铁时,将前期熔融态液体的温度控制在1680℃~1710℃以内。
进一步的,当全部原料熔炼至熔融态液体后,先将该熔融态液体保温100秒~150秒再雾化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硅、硼铁和钇铁的保温时间选择为120秒。
进一步的,所述气雾化所用惰性气体的温度控制在260℃~32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
进一步的,在熔炼所述纯铁、纯铬、纯钼和纯石墨的过程中:
先熔炼部分纯铁,待部分纯铁熔化后加入纯钼、纯石墨和部分纯铬,待其熔化后再加入剩余纯铁和纯铬。
进一步的,所述部分纯铁为选取纯铁总量的1/2;
和/或,所述部分纯铬为选取纯铬总量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3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