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磨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4213.2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0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单德芳;李霞;杨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越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7/00 | 分类号: | B24B37/00;B24B37/005;B24B53/017;B24B41/00;B24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邹成娇 |
地址: | 20215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磨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公开了一种研磨机构,该研磨机构包括磨削组件和压力组件,压力组件用于提供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的压力,其中压力组件包括定压组件和变压组件,定压组件能够向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的提供恒定压力,变压组件能够向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的提供额外压力,使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降低以及控制容易的特点,进而达到良好的磨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磨削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研磨机构。
背景技术
磨削技术由于具有加工能力强、精度高等显著优点,一直是精密加工的主要方法,近年来超硬磨料工具的大量采用极大推动了磨削技术的发展。超硬磨料工具是指以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料CBN为磨料,用各种不同结合剂,黏结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用于磨削、研磨、抛光等工作的工具。金刚石和CBN磨料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使得各种硬脆难加工材料的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都有明显改善,基于超硬磨料工具的高速磨削技术、超高速磨削技术、高效深切磨削技术、超精密磨削技术等为目前先进磨削技术的代表,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精密零件、光学仪器等众多领域。
超硬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指强度硬度较之于传统材料更高的工程材料。传统定义的超硬材料指的是HV大于40GPa的材料,主要包括陶瓷、金刚石、人造单晶金刚石、碳纤维、人造单晶、蓝宝石、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类金刚石膜、金刚石薄膜等材料。超硬材料通常具有远优于传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包括热稳定性、高硬度、化学惰性、耐腐蚀以及耐磨性等。优异的性能使得超硬材料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包括航空航天、能源、汽车、半导体、光电子、家电、新型陶瓷等产业领域。
超硬材料加工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导致其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方法加工时,由于硬脆材料具有低塑性、易脆性破坏等特点,而且高硬度材料经常含有活性能大的合金元素,一直存在着加工力大、加工区温度高、加工效率低、能耗大、表面粗糙度难以保证、许多设计要求无法实现等重大问题。既然超硬材料因为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加工较为困难,长期困扰着生产,因此迫切需要解决硬脆材料的高效加工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亟需一种针对超硬材料为代表的硬质合金的研磨机构。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本发明的示例以基本上解决由于相关领域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有效的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磨削组件,磨削组件包括金刚石砂轮,金刚石砂轮对工件进行研磨操作;研磨机构包括压力组件,压力组件用于提供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的压力;其中,压力组件包括定压组件和变压组件,定压组件能够向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提供恒定压力,变压组件能够向工件和金刚石砂轮之间提供额外压力。
进一步的,定压组件包括液压弯管,液压弯管内填充有液体,液压弯管的出口处设有下密封塞杆,液压弯管的入口处设有上密封塞杆,下密封塞杆的端部连接有工件,上密封塞杆上连接有下配重块。
进一步的,变压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减速器相连,减速器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个凸轮,凸轮上配合有辊轴,辊轴的端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端部连接有上配重块,上配重块位于下配重块的正上方,并且上配重块和下配重块之间具有振幅距离。
进一步的,磨削组件还包括电解修整电源、电解修整电极、电解磨削液、接电电刷,电解修整电源采用直流高频脉冲方式,电解修整电极包括阴极,电解磨削液为亚硝酸钠、硝酸钠、磷酸氢二钠、四硼酸钠、丙三醇和磷酸三丁酯的混合溶液,接电电刷为石墨电刷。
进一步的,液压弯管呈90°分布,上密封塞杆和下密封塞杆均设有杆件和与杆件一体成型的圆盘,圆盘与液压弯管的内壁紧密配合,液压弯管的外壁处设置有稳固夹具,稳固夹具用于夹持液压弯管的外壁从而稳定液压弯管。
进一步的,输出轴上设有减震轮,上配重块和/或下配重块的材质为金属或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越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越洲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42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棒夹持装置、硅棒转换装置及硅棒加工机
- 下一篇:用于钨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