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环境感知的立体树木图像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6086.X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1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董天阳;程银婷;杨丽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50 | 分类号: | G06T5/50;G06T5/00;G06T19/20;G06K9/6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境 感知 立体 树木 图像 融合 方法 | ||
基于环境感知的立体树木图像融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树木对象;步骤2.深度一致性视差融合;步骤3.调整图像色差,处理遮挡。本发明构建的树木视差图能够体现树木的多层次特性,融合后的视差图,能保证融合树木与目标场景在深度域上的整体一致性,生成的图像树木融合效果相比泊松融合和透明度融合更加自然,能够有效处理融合前后景的遮挡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建立体树木图像无缝融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D多媒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立体图像及视频编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树木对象被广泛应用在虚拟城市建设、虚拟游戏等方面,因此,如果利用2D树木对象直观的融入到3D场景,将会大大的简化,加快立体场景的构建,故本发明主要目的是实现2D树木图像到3D目标立体场景的自然融合。
如何实现更加自然、无缝的融合是融合问题研究的关键。2D树木图像结构复杂,很难通过简单的用户交互将对象从背景图像中分离出来。并且2D图像融合于3D场景中易出现“纸片化”、遮挡、深度不一致等情况,从而无法实现自然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立体树木图像融合方法。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境感知的立体树木图像融合方法,实现2D树木图像到3D场景的自然融合。首先通过用户交互绘制三色图,获取出树木对象粗略图;再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过滤掉树冠区域中夹杂的背景信息,得到树木对象精细图;接着对树木对象采用深度模板映射建立多层次深度图;根据指定融合位置,对树木对象视差进行自适应调整生成融合视差图;然后基于目标场景光照、颜色进行自适应调整,使之与目标场景实现无缝融合;根据融合后的视差图对场景的遮挡关系进行处理;最后通过立体图像构建技术生成3D图像。
基于环境感知的立体树木图像融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树木对象;
(11)获取三色图,具体如下;
自然图像的任意像素是对应前景和背景的线性组合:
Iz=αzFz+(1-αz)Bz (1)
其中,z表示图像中任一像素点,Iz表示z的像素值,Fz表示z处的前景色,Bz表示z处的背景色,αz是z处前景色与背景色加权的比例,取值在[0,1]之间;αz为0时,z点为绝对背景,αz为1时,为绝对前景;三色图把图像分为绝对前景、绝对背景和未知区域三个区域;
(12)提取树木对象粗略的透明度,具体如下;
根据未知像素到已知前景和背景的距离动态变化采样范围,获取未知像素真实的前景、背景集;候选样本对表示为(Fj,Bj)即前景色、背景色对;然后,根据图像的色彩失真,空间和颜色统计选取最佳候选对Oz(Fj,Bj),即:
Oz(Fj,Bj)=Kz(Fj,Bj)×Sz(Fj,Bj)×CZ(Fj,Bj)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6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