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6316.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5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安藤祯晃;赵晋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167 | 分类号: | H02K5/167;H02K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固定将轴承支承为同心调整自如的支承板。马达(1)具有:转子(3)、定子(4)、轴承(5a)、保持部件(2b)以及支承板(6a)。转子(3)具有轴(31)。轴承(5a)对轴(31)进行支承,使轴(31)旋转自如。保持部件(2b)保持轴承(5a)。支承板(6a)对轴承(5a)进行支承,使轴承(5a)同心调整自如。保持部件(2b)具有朝向支承板(6a)延伸的突出部(7)。突出部(7)具有第1突出部(71)和第2突出部(72)。第1突出部(71)沿轴向延伸。第2突出部(72)从第1突出部(71)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支承板(6a)具有沿轴向贯穿支承板(6a)的突出部配置孔(8)。第1突出部(71)配置于突出部配置孔(8),第2突出部(72)在轴向上与支承板(6a)的接触面(10)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小型马达的转子用托架。转子用托架分别设置于马达的转子的两端。
例如,专利文献1的转子用托架具有顶板、轴套筒以及紧固环。在顶板上形成有收纳口。轴套筒配置于收纳口。紧固环配置为嵌有轴套筒,例如以铆钉接合的方式固定于顶板。在紧固环上形成有多个弹簧。多个弹簧与轴套筒的外表面接触。其结果是,轴套筒被自如地同心调整。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389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转子用托架中,通过铆钉对紧固环进行固定。因此,在将轴承支承为同心调整自如的部件的固定上要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对作为将轴承支承为同心调整自如的部件的支承板进行固定的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具有转子、定子、轴承、保持部件以及支承板。所述转子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轴。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对置。所述轴承对所述轴进行支承,使所述轴旋转自如。所述保持部件对所述轴承进行保持。所述支承板与所述保持部件的配置有所述定子的一侧的面对置,对所述轴承进行支承,使所述轴承同心调整自如。所述支承板具有轴承配置孔和接触部。所述轴承配置孔沿轴向贯通。在所述轴承配置孔中配置有所述轴承。所述接触部从所述轴承配置孔的边缘延伸,与所述轴承的外表面接触。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中的一方具有朝向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中的另一方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第1突出部和第2突出部。所述第1突出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2突出部从所述第1突出部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突出部配置孔。所述突出部配置孔沿轴向贯通,相对于所述轴承配置孔位于径向外侧。所述第1突出部配置于所述突出部配置孔。所述第2突出部在轴向上与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接触面接触。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序:将所述轴承放置于所述保持部件;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轴承接触,将所述轴承配置于所述轴承配置孔,并且将所述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突出部配置孔中;以及使所述支承板和所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沿周向旋转,使所述第2突出部与所述接触面接触。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能够容易地对将轴承支承为同心调整自如的支承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外观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放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1支承板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63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