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7285.2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5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柳政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H01H50/36;H01H1/5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吴昌教;崔炳哲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继电器 | ||
本发明提供直流继电器,涉及具有提高了接触压力的活动组件的直流继电器。所述直流继电器包括:一对固定触头;活动组件,活动组件借助致动器上下运动,与一对固定触头接触或分离,从而使电路通电或切断,活动组件包括:活动件支撑架,利用轴与致动器连接;活动件支架,固定在活动件支撑架的上部;可动触头,设置于活动件支架和活动件支撑架之间;上部轭铁和下部轭铁,分别设置在可动触头的上部和下部以产生电磁力;触压弹簧,设置于下部轭铁和活动件支撑架之间并按压下部轭铁;用于结合上部轭铁和活动件支架的第一紧固构件或者用于结合可动触头和下部轭铁的第二紧固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Direct Current Relay),更详细地,涉及具有提高了接触压力的活动组件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通常,直流继电器(Direct Current Relay)或磁开关(Magnetic Switch)是一种利用电磁铁原理传递机械驱动和电流信号的电路开关装置,并设置在各种工业设施、机器和车辆等中。
尤其,诸如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高尔夫球车和电动叉车等的电动车辆(Electric Vehicle)中包括电动车辆继电器(Electric Vehicle Relay),用于向发电装置和电装部供给和切断电池电力,这种电动车辆继电器是电动车辆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的内部结构图。
直流继电器包括:由上部框架1和下部框架2构成的壳体1、2;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中间板9;在中间板9的上部设置的触头部3、4和灭弧部8;以及在中间板9的下部设置的致动器7。这里,致动器7可以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工作的装置。
触头部3、4中的固定触头3从上部框架1的上侧面露出,并与负载或电源连接。
在上部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触头部3、4和灭弧部8。触头部3、4由固定触头3和可动触头4构成,所述固定触头3固定设置在上部框架1,所述可动触头4由致动器7驱动而与所述固定触头3接触或分离。灭弧部8通常由陶瓷材料制成。灭弧部8也称为电弧室(arcchamber)。灭弧部8的内部可以填充有灭弧气体,以熄灭电弧。
可以设置有永久磁铁(未示出),以有效地控制在触头部3、4切断时(分离时)所产生的电弧(Arc)。永久磁铁设置在触头部周围以产生磁场,从而控制快速电流的电弧,并且为了固定永久磁铁,设置有永久磁铁支架6。
直流继电器包括:在设置于壳体(未示出)内部的板1的上部设置的触头部和灭弧部、以及在板1的下部设置的致动器。
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工作的致动器包括:固定芯7a、可动芯7b、可动轴7c以及复位弹簧7d。缸筒7e围绕固定芯7a和可动芯7b。缸筒7e和灭弧部8形成密闭的空间。
缸筒7e周围设置有线圈7f,如果施加控制电源,则在周围产生电磁力。固定芯7a由线圈7f产生的电磁力磁化(magnetized),可动芯7b被固定芯7a的磁力吸引。因此,与可动芯7b结合的可动轴7c以及在可动轴7c的上部结合的可动触头4一起移动,该可动触头与固定触头3接触,从而使电路处于通电状态。复位弹簧7d提供弹力,以在切断线圈的控制电源时,使得可动芯7b能够返回到初始位置。
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直流继电器中,固定触头和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电磁斥力,因此存在彼此欲分离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因电磁斥力而引起的意外分离的情况,可动触头4通过触压弹簧5受到接触压力。即,固定芯7a和可动芯7b的距离设定成长于固定触头3和可动触头4之间的距离,使得可动触头根据可动芯的多余行程(over travel)受到接触压力。然而,当所产生的电磁斥力强于这种接触压力时,仍然存在触头部分离的风险。
发明内容
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其包括提高了接触压力的活动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7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