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7878.9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张国俊;程欢欢;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2 | 分类号: | C12M1/22;C12M1/12;C12M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病性 实验 回接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包括回接皿主体,所述回接皿主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梗,且限位梗呈环形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的上端设有封盖,且封盖与回接皿主体匹配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内设有多个伸缩式灭菌棒,且多个伸缩式灭菌棒均与限位梗匹配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的外部设有与多个伸缩式灭菌棒匹配设置的灭菌机构。本发明相对于一般的回接皿更具有防止保湿过程中,回接材料非保湿部位或划伤部位被无菌水淹没或浸湿干扰,提高工作效率,防治回接材料因保湿不当造成回接材腐烂、变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接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
背景技术
致病性实验回接皿用作于实验室病原菌进行植物组织离体致病性实验使用,致病性实验回接皿用作于放置离体的植物组织和保湿。在致病性实验过程中回接皿为一体使用,需要因为普通回接皿在放置离体的植物组织时,保湿过程中通风不良或水分施用不当造成因植物组织腐烂、变褐等致使回接失败。在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注意保湿棉花上的水分,而且还需要注意回接材料的其他部位不受水分的浸泡干扰,而这些在保湿过程在都难以控制。当回接材料所需保湿水分大时,由于皿中水分难挥发,而植物组织又放在回接皿底部,这将会对回接的实验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回接材料的损失浪费,水分过多和长时间浸泡非保湿部位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
实验室用普通的培养皿作为致病性实验回接材料的盛皿存在弊端,针对现有的回接皿在试验中会对回接的实验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回接材料的损失浪费,水分过多和长时间浸泡非保湿部位则容易导致实验失败,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致病性实验回接皿,包括回接皿主体,所述回接皿主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梗,且限位梗呈环形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的上端设有封盖,且封盖与回接皿主体匹配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内设有多个伸缩式灭菌棒,且多个伸缩式灭菌棒均与限位梗匹配设置,所述回接皿主体的外部设有与多个伸缩式灭菌棒匹配设置的灭菌机构。
优选地,所述伸缩式灭菌棒包括第一灭菌棒,所述第一灭菌棒为中空结构,且第一灭菌棒内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灭菌棒,两个所述第二灭菌棒之间通过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灭菌棒的侧壁上设有与移动机构匹配设置的条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灭菌机构包括灭菌槽,所述灭菌槽的上端设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灭菌槽内滑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滤网,且滤网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均为竖直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贯穿安装板的上侧侧壁设置,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侧壁设有蓄电池,且蓄电池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紫外线消毒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杆与安装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侧壁滑动连接有与连接杆匹配设置的第二滑动锁块。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板,且两个滑板之间通过多个弹簧连接,两个所述滑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杆,且两个移动杆均贯穿条形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灭菌棒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与两个移动杆匹配设置的第一滑动锁块。
优选地,所述伸缩式灭菌棒的材质为聚乙烯,且回接皿主体与封盖的材质均为聚苯乙烯。
优选地,两个所述滑板的两端均设有开口相背的安装槽,且每个安装槽的开口相背设置,每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连接有滑轮。
本发明中有益效果如下:
1、伸缩式灭菌棒作为中间层的致病性实验回接皿相对于一般的回接皿更具有防止保湿过程中,回接材料非保湿部位或划伤部位被无菌水淹没或浸湿干扰,提高工作效率,防治回接材料因保湿不当造成回接材腐烂、变褐等优点;
2、推动移动杆带动第二灭菌棒运动,从而对伸缩式灭菌棒的工作距离进行调节,便于将多个伸缩式灭菌棒放置在限位梗上,第一滑动锁块能够将移动杆锁紧,保证伸缩式灭菌棒工作状态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7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