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08519.5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5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秀龙;张曙光;蔺智挺;彭春雨;卢文娟;陈军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11/412 | 分类号: | G11C11/412;G11C11/419 |
代理公司: | 11260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陈亮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漏极 电路结构 电连接 读写控制电路 高稳定性 电源 外部 | ||
1.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包括十个NTFET晶体管和两个PTFET晶体管,十个NTFET晶体管依次记为N1~N10,两个PTFET晶体管分别记为P1、P2,其中:
电源VDD与NTFET晶体管N7及NTFET晶体管N8的漏极电连接,同时电源VDD也与PTFET晶体管P1的源极以及PTFET晶体管P2的源极电连接;
PTFET晶体管P1的漏极,与NTFET晶体管N1的漏极、NTFET晶体管N2的栅极、NTFET晶体管N4的栅极、NTFET晶体管N5的漏极、NTFET晶体管N7的栅极以及PTFET晶体管P2的栅极电连接;
PTFET晶体管P2的漏极,与PTFET晶体管P1的栅极、NTFET晶体管N1的栅极、NTFET晶体管N2的漏极、NTFET晶体管N3的栅极、NTFET晶体管N6的漏极、NTFET晶体管N8的栅极以及NTFET晶体管N10的栅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7的源极,与NTFET晶体管N1的源极以及NTFET晶体管N3的漏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8的源极,与NTFET晶体管N2的源极以及NTFET晶体管N4的漏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9的源极与NTFET晶体管N10的漏极电连接;
NTFET晶体管N3的源极、NTFET晶体管N4的源极以及NTFET晶体管N10的源极与GND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结构还包括:
写字线WL与NTFET晶体管N5的栅极以及NTFET晶体管N6的栅极电连接;
写位线BL与NTFET晶体管N5的源极连接;
写位线BLB与NTFET晶体管N6的源极连接;
读字线RWL与NTFET晶体管N9的栅极连接;
读位线RBL与NTFET晶体管N9的漏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TFET晶体管P1与NTFET晶体管N1、N3、N7构成反相器;所述PTFET晶体管P2与NTFET晶体管N2、N4、N8构成了另一个反相器,这两个反相器构成了锁存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TFET晶体管N7与N8用于读、写和保持操作时提高反相器的反转阈值,能够达到当单元进行读、写和保持操作时提高单元读、写和保持能力的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NTFET晶体管N9与N10构成读写分离用作读操作部分的电路,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高SRAM单元的读能力和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稳定性的12T TFET SRAM单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NTFET晶体管N5与N6用于传输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85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单元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