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芽孢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09905.6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1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华;陶宗;彭喜旭;申权;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冷玉萍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芽孢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Bacillus sp.QJK‑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9377。本发明通过实验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对青钱柳叶黑枯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可达69.1%。本发明为青钱柳叶黑枯病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对青钱柳人工栽培和增收增产能够起到提高和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的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治青钱柳叶黑枯病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1.)Iljinskaja)是我国独有的胡桃科(Juglaruiaceae)青钱柳属(Cyclocarya)的单属种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海拔420–2500米的山区,属于濒危珍稀植物,具较高的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其叶具独特甜味,当地居民有制作茶叶饮用的习俗,俗称“甜茶树”。青钱柳含有包括多糖、三萜、皂甙、黄酮类在内的等多种药理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消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尤其对糖尿病有显著的辅助疗效。
市场对青钱柳原材料和产品需求旺盛,囿于天然资源匮乏,近来开始了青钱柳的人工繁育。叶黑枯病是青钱柳栽培苗的一种重要病害,由杜仲拟茎点霉(Phomopsiseucommiae)引起,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为害枝条。病斑初为暗褐色或黑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黑色,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后期病斑扩展连接,覆盖整叶,整株呈灰色至黑色,严重时可致植株死亡。目前应用化学杀菌剂仍然是防治青钱柳叶黑枯病的有效手段。然而化学杀菌剂的缺陷显而易见:高残留,易产生抗药性,危害非靶标生物,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不利于绿色环保无公害作物种植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青钱柳叶黑枯病的替代措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芽孢杆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该芽孢杆菌对青钱柳叶黑枯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可达72.2%,防治效果可达69.1%。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生防菌株,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Bacillus sp.QJK-3,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M2019377,保藏日期为2019年5月20日。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是从青钱柳根际土壤中分离、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为芽孢杆菌。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菌落向周围无规则凹凸生长,边缘不平滑,呈波纹状,表面有褶皱纹路,不透明的淡黄色。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的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染色、氧化酶、接触酶、脲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酯酶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吲哚产生试验为阴性,不产生H2S;对D-葡萄糖、D-棉籽糖和甘油能很好的利用,不能利用D-木糖、肌醇、L-鼠李糖、L-树胶醛糖、D-半乳糖和α-乳糖,能利用无机氮源、L-酪氨酸和DL-a-丙氨酸;能液化明胶、使牛奶胨化、水解酪素、利用柠檬酸盐,不能水解淀粉和纤维素。
本发明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QJK-3)经16S rDNA序列比对(EzBioCloud数据库)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CR-502T)、暹罗芽胞杆菌(B.siamensis KCTC13613T)、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subtilis subsp.subtilis NCIB 3610T)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DSM 7T)等多个模式菌株的序列相似性≥9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099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机肥发酵菌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