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0214.8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亮;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76 | 分类号: | B01D71/76;B01D69/12;B01D69/02;B01D67/00;B01D6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m pebax 复合 渗透 汽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制备方法为:将PIM‑1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液A;将Pebax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液B;所述的Pebax的加入量以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计为0.01~0.5g/mL;取聚合物底膜浸渍于所述的混合液A和混合液B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取出在室温下晾干,然后置于80℃下固化交联得到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应用于渗透汽化过程分离醇水混合物,主要指正丁醇/水的分离。本发明采用了新型材料PIM‑1混入Pebax中,两种疏水材料通过溶剂混合均匀,相转化制得复合膜,提高了醇水分离性能,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功能性膜制备及分离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渗透汽化是一种将膜渗透和蒸发结合起来的膜分离技术,用于液体分子混合物的选择性分离。传质过程一般通过溶液扩散机理和促进传输机理来描述,尽管从液体到蒸汽的相变在渗透汽化中发生,但仅需要汽化的潜热。与传统的蒸馏等分离技术相比,渗透汽化具有分离系数高、能耗低、操作简单、不引入第三组分、不受汽液平衡的限制等优点,在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医药卫生、工业分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渗透汽化膜利用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性,可以制备出膜表面透水或者透醇的分离膜,并且渗透汽化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易于操控等特点,这些条件使得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在解决乙醇,异丙醇,丁醇分离、浓缩等问题领域可以得到相应的应用。
目前,渗透汽化膜材料主要有三类:聚合物,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由于聚合物成本低廉,加工容易,机械稳定性好,运输可调属性,聚合物是最先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渗透汽化膜材料。但是,聚合物膜抗污染性能差,化学和热稳定性低,特别是渗透性和选择性之间存在一种固有的限制。相比之下,无机膜则有一些独特的优越性,如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高耐溶剂溶胀性,以及更有利的机械性能,很多时候,在不同的原料组成和浓度下,无机膜在高温下都能工作良好。然而,无机膜也有明显的固有限制,如成膜性能差,脆性高,因而更难以被制成理想的无缺陷膜。而此时,通过将聚合物与无机材料结合所得到的复合膜则集合了聚合物和无机物的优越属性,所以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大力探索。复合膜有4种典型特征:多种相互作用,多尺度结构,多相和多功能。不同的互动之间聚合物基质和填料如氢键,π-π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共价键或离子键,均可以被引进入复合膜。复合法是目前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渗透汽化膜制备方法。复合法是指在超滤或微滤基膜表面复合复合上一层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超薄功能层。该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作为基膜和复合层,功能层起到理想的分离性能,而基膜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目前,分离正丁醇-水体系方法大致有萃取精馏、溶盐萃取、溶剂萃取、渗透汽化等方式。其中渗透汽化是一种低耗能、不引入其他杂质的高效回收低浓度醇类方式,现存的分离膜普遍分离系数较低,所回收醇类浓度较小。
发明内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引入两种疏水材料PIM-1与Pebax构建交联的聚合物网络用于渗透汽化过程分离醇水混合物,主要指正丁醇/水的分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IM-1/Pebax复合渗透汽化膜,具体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制备:
(1)将PIM-1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液A;所述的PIM-1的加入量以所述的有机溶剂的体积计为0.01~0.5g/mL;
(2)将Pebax溶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液B;所述的Pebax的加入量以所述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的体积计为0.01~0.5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02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