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站及其数据重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0392.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8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周飞;程林;章旭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H04W28/04;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站 及其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及其数据重传方法。此数据重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判断至少一笔数据单元是否送达。反应于这些数据单元未送达,统计未送达的数据单元对应的数据大小。依据这个数据大小决定资源授权指示。资源授权指示相关于重发送那些未送达的数据单元所需的无线电资源。接着,发送资源授权指示。藉此,数据单元有较高的机会可被完整地重新传送,并可减少信令传递,进而减少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及其数据重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架构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中定义了确认模式(Acknowledge Mode,AM),以保证RLC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图1是现有数据传输过程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以LTE为例,首先说明上行传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RLC层根据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上报的上行授权(ul grant)来组装RL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每个RLC PDU都有一个序列号(Serial Number,SN)。RLC PDU接着被下发至MAC层并被封装成MAC PDU(步骤S101),以发给基站(Base Station,BS)(步骤S102)。如果基站正确收到MACPDU,MAC层会上传给上层,使RLC层成功收到RLC PDU(步骤S103)。如果基站的MAC层没有正确收到MAC PDU,则会触发MAC层的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过程,以执行HARQ重传(步骤S104)。如果HARQ重传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基站可配置次数),但MAC PDU依然没有正确接收,则基站认为HARQ失败(Failure)。如果基站的RLC层的重排序定时器超时期间内一直没有收到RLC PDU,基站会认为这RLC PDU丢失,又如果是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轮询(polling)请求,则基站触发状态报告(StatusReport)PDU的下发(步骤S105)。这个状态报告PDU会携带当前有效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序列号、以及小于这个ACK序列号的所有没有被正确接收的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序列号。用户设备收到状态报告之后,会根据报告内所携带的NACK序列号来优先重传RLC PDU。如果当前没有上行授权,用户设备会触发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与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过程来获取上行授权,然后再重传RLC PDU。这无疑会造成RLC层重传PDU不能立即传输,并需要等待一定数量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例如1TTI=1毫秒(ms))之后,RLC层欲重传的PDU才会发送出去。另一方面,如果有上行授权,但当前的上行授权所对应的数据量小于重传RLC PDU所需的大小(即,上行授权不够完整重传一个RLC PDU),则会造成RLC PDU分片。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此RLC层重传的PDU需要经过多个TTI之后才会被完整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0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程序代码的热点分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背光源承载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