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野地瓜扦插成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0702.9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9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张梅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扦插 成活 扦插成活率 插穗扦插 有效促进 浇透水 壮苗率 枝条 基质 浸泡 繁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野地瓜扦插成活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野地瓜枝条在ABT2溶液中浸泡,随后将野地瓜插穗扦插于基质中,浇透水。本发明的方法扦插成活率高、繁殖成本低,壮苗率高,能有效促进野地瓜扦插成活,促进了野地瓜产业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地瓜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促进野地瓜扦插成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地瓜(拉丁学名:Ficus tikoua Bureau)属于桑科榕属,别名地石榴,地果,地瓜泡、地瓜藤、地胆紫等,全株有乳汁,长达10余米,匐地而生,触地易生须状不定根,形似巨型蜈蚣,故又称匐地蜈蚣,因外形像枇杷,在湖北省部分地区等地也称地枇杷。野地瓜野生资源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国外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越南北部、老挝等地。野地瓜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是地下开花结果,无性繁殖组要是茎干扦插繁殖。野地瓜为匍匐木质藤本,茎干有乳汁,茎棕褐色,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的不定根;叶厚纸质,分枝多,生长快,攀附力强,叶长2~6cm,宽2~4cm,翠绿色,是草食动物的好饲料;花单性,簇生或单生于叶腋或分枝处;果实球形,直径1.5~2.5cm,幼果青绿色,成熟淡红色,果实成熟时期为8~12月。野地瓜按照可食性分为两种即公地瓜(可食),母地瓜(不可食),也有研究将其分为米地果(可食)和母地果(可食)。野地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且对人体起到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保健功能。野地瓜幼果青绿色,成熟淡红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水果,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干果是一种高档保健水果。一直以来野地瓜果实只有山区农民和极少数城镇居民吃过,成为儿时记忆的怀念,现处于市场空白期。近年来野地瓜的研究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相应的出现了一些于野地瓜的研究,例如李剑等人的研究发现野地瓜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不管是干旱的土壤、土层极薄的坡地,还是基岩裸露的地方均能正常生长,该植物可用来代替草坪作为地被植物之一。野地瓜果实的有机酸含量丰富,杨秀群等人采用6种有机酸测定方法测定贮藏保鲜过程中的野地瓜有机酸变化情况,发现野地瓜的有机酸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呈正态变化趋势,降解非常缓慢。奎建蕊等人研究发现使用扦插技术繁育野地瓜具有易于管理、成本较低、耗水量较小、农药化肥用量少、繁殖快等效果。野地瓜可在诸多果园里套作,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保墒能力还增加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野地瓜主要靠无性繁殖苗木,在无性繁殖技术的诸多方法中组织培养技术,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嫁接繁殖等技术,扦插繁殖为野地瓜主要繁殖方法。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无性繁殖的效果:榛子采用相应的组织培养、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等方法来解决它的无性繁殖的问题。经济价值较高的天麻都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对林产品质和需求量的要求,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无性系林业的热潮。无性繁殖是无性系林业的基础,世界各国都积极探索各自传统造林树种的无性繁殖技术。随着林木无性繁殖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组织培养和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一些林学家预言在今后5或10年间将发生从实生林业向无性系林业的转化。无性系林业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在于它与传统的实生苗造林相比下不仅在相同投资下可获得较大的收益,还具有许多技术上的优越性。通过各国林学家的努力,无性繁殖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贾志远等人对木本植物扦插繁殖技术中的研究表明,不同木本植物扦插需要的条件不同,一般都需要两三年生以上的枝条扦插后才能成活,也有一年生枝条扦插成活,因此木本植物扦插繁育因根据树种情况来定。大叶桂樱自然繁殖能力差,林飞凡等人采用生根粉处理两年生大叶桂扦插成活较高。曹玉翠对木瓜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木瓜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愈伤形成期、不定根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3个阶段;0.5%高锰酸钾溶液、3%乙醇+0.5%高锰酸钾溶液洗脱液处理分别能促进皱皮木瓜、光皮木瓜插穗生根。刘辰飞等人对绿化用的野地瓜进行扦插实验,发现激素处理对野地瓜扦插成活影响较大,但整体扦插成活率较低,具体原因还未知。野地瓜具有食用,药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但野地瓜一般是野生分布,人工驯化较少,因此市场苗木销售空白。由于野地瓜的食用、药用、饲料用和绿化等用途,吸引较多企业和种植户进行规模化种植,苗木稀缺成为限制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野地瓜因果实埋藏地下,果实采收困难导致种子繁殖较少。野地瓜的肉质茎多汁扦插成活困难,但茎段扦插繁殖是野地瓜主要快繁技术,因此,发明一种扦插成活率高、繁殖成本低,壮苗率高的方法,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0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