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1522.2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4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9;H01B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陈强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老化 电缆 | ||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包括橡胶外护套与导体本体,所述橡胶外护套的内壁设有耐热组件,耐热组件包括金属隔离网与热量反射层,所述金属隔离网放置在橡胶外护套的内壁,所述热量反射层放置在金属隔离网的内壁,且所述热量反射层的内壁放置有橡胶内护套,所述橡胶内护套的内壁放置有防护组件;电缆内部的金属隔离网能够将热量导向至电缆内部其他区域,通过热量反射层将热辐射放射至橡胶外护套的外部,避免热量传输至橡胶内护套的内部,防虫层内部的防虫粉可以进行除虫,溢出填充层内部的填充橡胶可以对电缆破损裂缝区域进行填充,使得电缆侧表面保持密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者几根导线组成的缆线,用于对电力或信息进行传输,目前的电缆使用过程中依旧暴露出一些问题,电缆使用过程中橡胶因外部因素老化问题严重,且易被虫蛀,电缆使用的寿命往往短于设计寿命,针对目前的电缆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电缆进行结构上的改进与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具有提升电缆使用寿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包括橡胶外护套与导体本体,所述橡胶外护套的内壁设有耐热组件,耐热组件包括金属隔离网与热量反射层,所述金属隔离网放置在橡胶外护套的内壁,所述热量反射层放置在金属隔离网的内壁,且所述热量反射层的内壁放置有橡胶内护套,所述橡胶内护套的内壁放置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防虫层、溢出填充层,所述溢出填充层放置在防虫层的内壁,所述导体本体放置在溢出填充层的内侧,所述导体本体的侧表面通过注塑固定有骨架,所述导体本体的外壁嵌合固定有内护套,所述防虫层、溢出填充层呈螺旋状缠绕在内护套的外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虫层的为长方体构件,所述防虫层的一侧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一延伸条,所述防虫层异于第一延伸条的一端侧表面一体成型有第二延伸条,所述防虫层通过第一延伸条与第二延伸条相嵌合完成自螺旋缠绕。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延伸条的内侧表面开设有凹面槽,所述第二延伸条的内侧表面一体成型有嵌合凸条,所述凹面槽与嵌合凸条保持嵌合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面槽为三棱柱状凹面结构,所述嵌合凸条为三棱柱状凸出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虫层为夹层构件,所述防虫层的内部呈经纬交错排布有隔网,所述隔网的顶端与底端均与防虫层的内壁接触,所述隔网的内部均匀填充有防虫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溢出填充层与防虫层的规格一致,所述溢出填充层与防虫层的自螺旋缠绕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溢出填充层的内部也排布有隔网,所述隔网的侧面位于溢出填充层的内部填充设有填充橡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骨架为空心圆柱体构件,所述骨架的内部贯穿设有导体本体,所述骨架的外壁开设有六个凹槽,每个凹槽的内部均嵌合放置有一个导体本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耐热抗老化电缆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护套的内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导体本体的外壁与弧形槽相接触,所述导体本体的外壁包裹设有屏蔽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橡胶外护套内部增设有耐热组件,通过金属隔离网能够将热量导向至电缆内部其他区域,通过热量反射层将热辐射放射至橡胶外护套的外部,避免热量传输至橡胶内护套的内部,防虫层内部的防虫粉可以进行除虫,溢出填充层内部的填充橡胶可以对电缆破损裂缝区域进行填充,使得电缆侧表面保持密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沪昌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1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