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端血管吻合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1772.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代洪娜;张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B90/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吻合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断端血管吻合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管缝合时对位及缝合难度较大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内支撑部分和外支撑部分,内支撑部分包括一个中空的L型杆,L型杆的一端铰接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连杆,每个第一连杆的外端均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杆,每个第二连杆的外端均铰接有一个第三连杆,多个第三连杆的外端铰接在同一个圆盘上,圆盘和L型杆之间安装有一个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圆盘上,另一端伸入L型杆的空腔中且与空腔内壁贴合,L型杆空腔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软管,软管上安装有可从空腔内向外抽气的单向阀,外支撑部分包括两个可扣合的弧形压板;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血管缝合时的操作难度,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吻合领域,具体是一种断端血管吻合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端端吻合手术是重建断裂血管通路的常用手段,血管端端吻合时力求断端对位准确平整,血管缝合后不发生窄缩和扭转错位,否则将大大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目前血管吻合的采用血管夹止血后用缝线缝合的方式,对位和缝合时血管处于扁平状态,导致对位难度较大,血管容易扭转错位,造成缝合后血管窄缩或扭转,且缝合时进针出针需要非常小心以防刺入对侧血管内膜,因此需要用镊子将血管壁微微提起,操作难度较大;针对此问题,出现了一些内部支撑装置,例如形状记忆合金支架,送入血管后将血管撑开然后缝合,缝合后支架留置在血管内,支架本身容易造成局部血栓形成,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且支架属于异物,机体存在排异反应,因此,即使在治疗血管栓塞时,也只有血管狭窄超过70%才能植入支架,在血管吻合手术中植入支架显然具有较大的弊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端血管吻合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管缝合时对位及缝合难度较大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端血管吻合支撑装置,包括两组支撑装置,每组支撑装置包括内支撑部分和外支撑部分,内支撑部分包括一个中空的L型杆,L型杆的一端铰接有多个圆周均布的第一连杆,每个第一连杆的外端均铰接有一个第二连杆,每个第二连杆的外端均铰接有一个第三连杆,多个第三连杆的外端铰接在同一个圆盘上,三个相连的连杆组成一个铰接链,多组铰接链组成一个可撑开和收合的笼状结构;笼状结构的轴线处安装有一根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圆盘上,另一端伸入L型杆的空腔中且与空腔内壁贴合,L型杆空腔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软管,软管上安装有可从空腔内向外抽气的单向阀,软管上安装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上安装有压力阀,第二支管上安装有开关阀;外支撑部分包括两个弧形压板,每个弧形压板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两个弧形压板扣合时,两个弧形压板上的第一通孔同轴相对,每个弧形压板的外壁上均设有一个轴向的第二通孔;还包括多根对拉条,对拉条的两端可穿入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内从而将两个弧形压板或两组支撑装置拉紧。
本发明采用内外支撑的方式,使血管在撑开的正常形态下进行缝合有效地降低了血管缝合时的操作难度,保证了血管对合的准确度和平整度,而且缝合后内支撑部分能够完全取出,血管内无植入物,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内支撑部分收合时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多根第二连杆处的左视剖视图。
图3为缝合时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缝合时的左视图。
图5为缝合时的俯视图。
图6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1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踝关节假肢
- 下一篇:一种锚定增强型血管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