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轨道车辆外风挡气密性的方法及轨道车辆外风挡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5587.4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松;雷军玉;胡伟辉;罗斌;谭莲影;董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2 | 分类号: | B61D1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挡 轨道车辆 气密性 对置 波峰 胶囊 双重密封 预压缩 嵌入 错位 接触密封面 胶囊密封 胶囊形成 接触部位 密封状态 波浪形 舒适性 密封 挤压 乘客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轨道车辆外风挡气密性的方法:将对置挤压设置的两个风挡胶囊的接触部位设计为具有多个接触密封面,以提高的外风挡气密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波浪形密封面的轨道车辆外风挡,利用车端对置的双波峰风挡胶囊形成的预压缩双重密封,或利用对置的单波峰嵌入到双波峰中形成的预压缩双重密封,相比普通结构的风挡胶囊密封性更好,提高了外风挡的气密性。在轨道车辆过曲线时,对置的风挡胶囊相互嵌入,保持密封状态,降低了风挡胶囊之间的错位闪缝,能够适应更大的轨道车辆错位,提高了轨道车辆对线路的适应力,保证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轨道车辆外风挡气密性的方法及轨道车辆外风挡。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车端阻力主要为涡流导致的压力损失,占全车阻力的比例较 大。为此,采用在轨道车辆的车端安装外风挡,主要是起活动连接,使车体具有良好的连续性。通过安装带有风挡胶囊的外风挡,降低轨道车辆的风阻和风燥,同时保护车端位置的减振器和内风挡,同时避免乘客在候车时掉入车端位置。选择橡胶外风挡主要是考虑橡胶外风挡具有重量轻、隔音、隔热、气密和水密性优良的综合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国内的轨道车辆车端(B、C)位置都已经在应用橡胶外风挡(A),在中低速(250公里/小时以下)动车组车型上只有车体侧面有橡胶外风挡。轨道车辆在直线运营时,两车体没有形成错位,风挡胶囊接触,形成一个侧面的相对密封的空间。但当轨道车辆过小曲线时,两车就会产生夹角,外风挡形成错位(横向位移ΔL或转角α°),会产生间隙(如图3和图4所示),此时气流会通过外风挡缝进入车端形成复杂的紊流,从而影响内风挡的振动特性,带来振动噪声和抖动,降低了乘客的舒适性。
通过专利检索暂未检索到与本发明相同技术的专利文献报道,与本发明有一定关系的专利有下述专利:
申请号为“CN201811307308.5”、申请日为“2018.11.05”、公开号为“CN109159790A”、公开日为“2019.01.08”、名称为“自动充放气外风挡及动车组”、申请人为“青岛宏达青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的中国发明专利,该自动充放气外风挡包括充气胶囊和充放气及气压保持控制系统,以及与所述充放气装置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充气胶囊的中部设计为可摺叠褶皱,由于该专利采用可摺叠褶皱的结构,其压缩变形量较大,密封性能较好,但可摺叠褶皱结构表面不光滑,对高速行驶的动车来说增加了风阻,而且还需要设置充放气及气压保持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风挡胶囊常用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形面设计,在相同预压量的情况下,通过风挡胶囊结构的优化实现良好的抗错位闪缝问题,提高轨道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实现良好的密封特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轨道车辆外风挡气密性的方法:将对置挤压设置的两个轨道车辆外风挡的风挡胶囊的接触部位设计为具有多个接触密封面的形面,以提高的外风挡气密性。利用多个接触密封面提高外风挡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接触密封面为波浪形面。利用对置的波浪形面形成多个接触密封面。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形面为双波峰形面,所述的双波峰之间设有波谷,对置挤压设置的两个风挡胶囊的双波峰相互挤压接触,形成双密封面。通过设计双波峰和波谷结构,在轨道车辆过曲线时,车端两风挡相互嵌入,形成双重密封;能够适应更大的轨道车辆错位,提高了轨道车辆对线路的适应力,保证了乘客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55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