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5656.1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9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军;岑茵;李明昆;艾军伟;陈勇文;刘贤文;吴俊;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83/10;C08L27/12;C08L27/18;C08L23/06;C08L83/04;C08K7/14;C08J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组分A:聚碳酸酯 40份- 90份;
组分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5份-60份;
组分C:玻纤 5份-30份;
组分D:含氟化合物 2份-40份;
组分E:硅酮 1份-30份;
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硅氧烷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为0.8wt%-18wt%;
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氟元素和硅元素的重量比为1:(0.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成:
组分A:聚碳酸酯 40份- 90份;
组分B: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7份-50份;
组分C:玻纤 5份-30份;
组分D:含氟化合物 8份-12份;
组分E:硅酮 8份-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硅氧烷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为3.5wt%-12.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中氟元素和硅元素的重量比为1:(0.5-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芳香族聚碳酸酯、脂肪族聚碳酸酯、芳香族-脂肪族聚碳酸酯、支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3000-40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为芳香族聚碳酸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为粘均分子量18000-28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包括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和双酚A的聚碳酸酯嵌段,具有基于组分B重量0.8wt%-35wt%的硅氧烷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化合物选自纤维成型、非纤维成型的含氟聚合物、包囊含氟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囊含氟聚合物为聚乙烯包囊的聚四氟乙烯,其中PE为35wt%-45wt%,PTFE为55wt%-65wt%。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酮的分子量为50000-300000。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基于玻纤增强聚碳酸酯复合材料重量,还包括组分F:其它助剂0-10份;所述其它助剂选自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脱模剂、增塑剂、填料、抗静电剂、抗菌剂、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56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