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对行收获的大蒜播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6135.8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崔荣江;王小瑜;位国建;何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C9/08 |
代理公司: | 37221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晓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种装置 种箱 大蒜播种装置 收获 栽种 播种单元 大蒜种植 机架转动 两端固定 种植模式 周向布置 模块化 掉落 均布 伸入 大蒜 组装 标准化 取出 土壤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对行收获的大蒜播种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上方的种箱和取种装置,所述取种装置的一侧能够伸入种箱中,并从种箱中取出蒜种;取种装置下方安装有下栽装置;所述下栽装置能够接收从取种装置掉落的蒜种并将其栽种入土壤中,所述下栽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两端固定设有第一圆盘,两个第一圆盘之间均布设有多个沿第一圆盘周向布置的栽种轴。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大蒜播种装置无法实现对行收获种植模式中大蒜的种植,能够实现模块化的组装播种单元,提高大蒜种植以及收获的效率和标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蒜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对行收获的大蒜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大蒜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艺复杂、种植、管理、收获机械难以有效衔接等突出问题,特别种植行距小,联合收获机械无法对行收获,制约着大蒜机械化生产的实施。
发明人了解到,针对我国现有大蒜种植模式行距小、密度大,难以实现机械化收获的难题,存在一种种植模式,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两行大蒜为一个种植单元,两行之间的行距为小行距,单元之间的行距为大行距,大小行距的设计使得种植单元之间的行距明显,能为机械化收获作业机手提供良好的视线,容易实现对行收获,同时保证每一行大蒜两侧都为一个大行距一个小行距,保证为大蒜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保证蒜头重量和品质。大小行的设置还综合考虑了土地利用率,综合下来,这种模式下大蒜的平均行距数值较低,种植密度较高,符合我国高密度种植的要求,保证整体的产量。
但是发明人认为,现有播种设备的各播种单元间距相等,不适用播种该类种植模式的大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对行收获的大蒜播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大蒜播种装置无法实现对行收获种植模式中大蒜的种植,能够实现模块化的组装播种单元,提高大蒜种植以及收获的效率和标准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对行收获的大蒜播种装置,包括安装于机架上方的种箱和取种装置,所述取种装置的一侧能够伸入种箱中,并从种箱中取出蒜种;取种装置下方安装有下栽装置;所述下栽装置能够接收从取种装置掉落的蒜种并将其栽种入土壤中。
所述下栽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的两端固定设有第一圆盘,两个第一圆盘之间均布设有多个沿第一圆盘周向布置的栽种轴,所述栽种轴的轴线与第一主轴的轴线平行。
所述栽种轴上均布设有多组栽种单元,每个栽种单元包括两个栽种杯,所述栽种杯为锥角保持竖直朝下的锥形结构,每个栽种杯包括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二杯体能够在栽种杯达到设定位置后打开以使蒜种掉落入土壤中。
所述第一主轴能够沿自身轴线转动以使得栽种杯循环的从取种装置下方承接蒜种并将蒜种排入土壤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二杯体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杯体与栽种轴转动连接,同一栽种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二杯体之间固定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一主轴的外部安装有多个导板。
所述导板的长度安装位置被设置为:在每个栽种单元到达设定位置后,导板与轴承接触,轴承能够利用导板施加的摩擦力带动连接轴及第二杯体转动,以使得栽种杯下端打开并排放蒜种。
进一步,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关于锥形结构的纵向切面对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相对的侧面与栽种杯所在栽种轴的运动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杯体与第二杯体围合形成栽种杯的内腔,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下部具有V型槽体。
在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下部设置V型槽体,能够在蒜种的根部到达栽种杯内腔的底端后卡住蒜种,减少蒜种在栽种杯内腔中的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6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