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6277.4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5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耿婷婷;张宏平;刘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0 | 分类号: | H04W48/10;H04W52/02;H04W4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消息 发送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多个专有信令发送系统消息造成的网络时频资源浪费问题。其方法为:当网络侧设备接收到UE发送的系统消息请求,系统消息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系统消息时,网络侧设备可向请求第一系统消息的UE发送组标识,或组标识和时频资源,以向请求第一系统消息的UE以组播方式发送第一系统消息,或网络侧设备广播第一系统消息。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On‑demand SI。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进行小区搜索之后,UE即已与小区取得下行同步,可以得到小区的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PCI)以及检测到帧的时隙。接着,UE需要获取到小区的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以便接入该小区并在该小区内正确地工作。系统消息是小区级别的信息,即对接入该小区的所有UE生效。
通常,系统消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重要)important系统消息(SystemInformation,SI),网络侧可以周期进行广播,且该类系统消息一般是空闲态UE必须要获取的,或者是UE接入小区时需要使用的,比如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接入信息、禁止信息等本小区相关的驻留信息等;另一类为基于需求发送的系统消息(On-demand SI),网络侧广播该类消息的周期较长,或不周期广播,而是基于UE的需要进行发送,具体可通过专有信令发送给UE,比如与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Broadcast MulticastService,MBMS)相关的系统消息等。
也就是说,网络侧仅主动广播important SI,当UE有需要获取On-demand SI需求时,会向网络侧发送请求并携带所需求的SI信息,而后网络侧会通过专有信令通知UE该On-demand SI。如此一来,网络侧是根据UE的需求广播On-demand SI,可以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并减少UE侧耗电,但是,当有多个UE同时有相同的On-demand SI需求时,如果网络侧给该多个UE分别发送专有信令携带所需求的On-demand SI时就会占用更多的网络时频资源,造成网络时频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和设备,能够解决使用多个专有信令发送系统消息造成的网络时频资源浪费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系统消息的发送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系统消息请求,系统消息请求用于向网络侧设备请求获得第一系统消息;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组标识,或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组标识和第一系统消息的时频资源;网络侧设备向UE发送第一系统消息。其中,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当UE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组标识(GroupID)或Group ID和时频资源时,UE可通过Group ID解扰时频资源,基站可通过组播方式向请求第一系统消息的UE发送第一系统消息。这样当多个UE请求第一系统消息时,基站不需通过专有信令向每个UE发送第一系统消息,可通过组播方式发送,相比通过专有信令发送第一系统消息,组播方式可节省网络时频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网络侧设备发送第一广播消息,第一广播消息包括基于需求发送的系统消息的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系统消息的指示信息。例如基站可周期性地发送第一广播消息,以便新进入到基站覆盖的小区的UE及时接收到On-demand SI的指示信息,进而在需获取任一On-demand SI时向基站请求获取。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指示信息包括系统消息的序号,或指示信息包括系统消息的序号和标签(Value Tag,VT),或指示信息包括系统消息的序号和标签,以及至少两个系统消息的公共标签,其中,标签用于UE确定系统消息的内容是否变化,即UE可根据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中的VT和UE保存的该系统消息的VT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更新该系统消息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62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