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18029.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4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彪;周舒岩;舒荣涛;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识别 系统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图像获取设备;图像获取设备用于在确定监控区域中出现目标对象时,获取目标图像,并将目标图像发送至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对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获得识别结果,在识别结果满足解锁条件时,向门锁控制器发送解锁指令。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标识别系统,在监控区域中出现目标对象时,可通过对图像识别处理,并由第一处理器来控制门锁控制器操作门锁。可提升用户的便利性,提升识别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智能门锁发展迅猛,用户无需携带钥匙,通过生物特征识别即可解锁,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捷。常用的生物特征有指纹识别,但指纹识别使用具有一定限制,例如,指纹较浅,或手上有污渍,均可能造成使用困难,并且指纹识别的误识别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目标识别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目标识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图像获取设备,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图像获取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
所述图像获取设备,用于在确定监控区域中出现目标对象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监控区域中的目标图像,并将所述目标图像发送至第一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识别处理,获得针对所述目标图像中目标对象的识别结果,在所述识别结果满足解锁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器向门锁控制器发送解锁指令,其中,所述解锁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门锁控制器解开门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标识别系统,在监控区域中出现目标对象时,可通过对图像识别处理,并由第一处理器来控制门锁控制器操作门锁。可提升用户的便利性,提升识别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处理器,还用于:对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特征提取处理,获得目标对象的人脸特征;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活体检测,获得活体检测结果;在所述活体检测结果为活体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人脸特征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处理,获得所述识别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可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活体检测,提高身份识别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通过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提高识别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像获取设备包括双目红外摄像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对双目红外摄像头获取的目标图像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目标图像,获得所述目标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根据所述深度信息以及目标对象的人脸特征,确定所述活体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图像获取设备包括红外补光设备,所述红外补光设备用于在所述双目红外摄像头获取所述目标图像时,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红外光,使得所述目标对象反射红外光。
通过这种方式,可通过红外补光设备发射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以对目标对象进行补光,可在目标对象无感知的情况下对目标对象进行补光,且可提高获取到的目标图像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对所述目标图像进行第一处理,获得中间结果;
所述第二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对中间结果进行第二处理,获得反馈结果;
所述第一处理器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中间结果和所述反馈结果,获得所述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门锁控制器发送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监控区域中出现目标对象,并向所述图像获取设备发送图像获取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