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8420.3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1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美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10 | 分类号: | C05F17/10;C05F17/20;C05F17/50;C05G3/00;C05G3/40;C05G3/80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生物酶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生物酶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机肥40‑60份、纳米生物酶5‑8份、长效碳酸氢铵3‑5份、硝酸钾3‑5份、复合氨基酸7‑9份、硫酸锌2‑4份、硫酸钾1‑3份、硫酸铵2‑4份、氯化钴1‑3份、磷肥8‑10份、氧化铜1‑2份、竹碳10‑20份、柠檬酸溶性磷酐3‑5份、水溶性磷酐2‑4份、膨润土5‑10份、土壤调节剂3‑6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2‑5份。本发明的纳米生物酶肥料,可有效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生物酶和有益活菌的含量,提升种植作物的口感,同时提高作物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农业长期单一重复使用过量的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微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大量发生,导致农作物产量急剧下降。而使用有机肥不发酵或自然发酵程度只能达到40%-50%,大部分有害菌不能彻底消灭,施入土壤后,植物病虫害严重,同样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机肥40-60份、纳米生物酶5-8份、长效碳酸氢铵3-5份、硝酸钾3-5份、复合氨基酸7-9份、硫酸锌2-4份、硫酸钾1-3份、硫酸铵2-4份、氯化钴1-3份、磷肥8-10份、氧化铜1-2份、竹碳10-20份、柠檬酸溶性磷酐3-5份、水溶性磷酐2-4份、膨润土5-10份、土壤调节剂3-6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2-5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生物酶包括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酶;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酶的质量比为1:(7-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植物蛋白酶8-12份、淀粉酶5-8份、果胶酶3-5份、β-葡聚糖酶7-10份、纤维素酶5-8份、固氮酶10-12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效碳酸氢铵为碳酸氢铵中添加纳米双聚氰胺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发酵菌剂包括胶质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侧孢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肥包括河道淤泥、秸秆、畜禽粪便、酒糟、木薯渣、花生壳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纳米生物酶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酶制备纳米生物酶;
2)将有机肥40-60份、长效碳酸氢铵3-5份、硝酸钾3-5份、复合氨基酸7-9份、硫酸锌2-4份、硫酸钾1-3份、硫酸铵2-4份、氯化钴1-3份、磷肥8-10份、氧化铜1-2份、竹碳10-20份、柠檬酸溶性磷酐3-5份、水溶性磷酐2-4份和膨润土5-10份混合搅拌、粗粉碎后过筛;将粗粉碎后的颗粒再采用球磨技术进行精细粉碎后在温度为30-40℃下发酵5-7天,得到纳米级别的发酵物;
3)将所述纳米生物酶5-8份、土壤调节剂3-6份和微生物发酵菌剂2-5份加入到所述纳米级别的发酵物中搅拌均匀,混合温度为室温,混合后静置2-3天得到所述纳米生物酶肥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和生物酶制备纳米生物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植物蛋白酶8-12份、淀粉酶5-8份、果胶酶3-5份、β-葡聚糖酶7-10份、纤维素酶5-8份、固氮酶10-12份加入到磷酸盐缓冲溶液制备成生物酶缓冲液;
2)将所述纳米二氧化钛加入到所述生物酶缓冲液中,30-40℃搅拌混匀后静置1-2小时即得所述纳米生物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酶缓冲液的浓度为0.1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美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美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84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