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器平台CPU性能矩阵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19757.6 | 申请日: | 2019-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0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巩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G06F11/34 |
代理公司: | 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雪萍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产生时间间隔 服务器平台 系统及设备 测试程序 打印信息 性能测试 性能矩阵 选项配置 自动设置 自动执行 配置 保证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服务器平台CPU性能矩阵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设备,通过linux shell脚本,实现了自动设置BIOS的选项配置,并在每种配置下分别自动执行CPU性能测试,这样在每次测试完成后会继续进行下一次测试,既不需要手动每次执行测试,又能保证每次测试完成后继续下次测试,不会产生时间间隔的浪费;当测试中出现配置异常、或是测试程序产生结果不完整,测试都会停下然后打印信息给用户,以方便用户debug测试fail的原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服务器平台CPU性能矩阵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简称HT)技术能够让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性能表现的类似于两个处理器一样,操作系统采用超线程处理器时可以实现性能加倍;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Turbo Boost)可以理解为自动超频。当开启睿频加速之后,CPU会根据当前的任务量自动调整CPU主频,从而重任务时发挥最大的性能,轻任务时发挥最大节能优势;NUMA(Non Uniform Memory Access Architecture)技术可以使众多服务器像单一系统那样运转,同时保留小系统便于编程和管理的优点。
在服务器的开发测试阶段及客户应用需求上,一个平台的服务器会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会有搭配不同容量、频率的内存的配置,以及如上3种BIOS下默认配置,例如Purley平台一个项目中搭配5颗CPU,搭配2款不同容量的内存,每款内存插法涵盖2/4/6/8/12/16条内存6种插法,每种配置下BIOS 3种选项又有8种组合,那么此项目性能矩阵包括5*2*6*8=480种配置的性能数据,这需要极大的测试配置及人力浪费;如果只是逐个手动进行测试,那么一方面这将是480次的重复改配及手动检查配置并执行测试,将大大影响测试效率;另一方面,这也对公司资源及人力造成极大的浪费,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开发里程。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平台CPU性能矩阵的测试方法、系统及设备,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极大程度的对此平台性能通过矩阵的方式做出评估,从而保障项目正常进行,给客户呈现出整个项目的性能水准,保障项目正常进行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服务器平台CPU性能矩阵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信息;
S2:判断服务器硬件配置信息是否正确,如正确,转到步骤S3,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停止测试;
S3:根据本次执行的次数修改BIOS设置信息;
S4:检查BIOS设置信息是否正确,如设置无误,转到步骤S5,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停止测试;
S5:执行性能测试,测试完成后将产生的log文件保存到指定文件;
S6:判断产生的log文件是否完整,如果完整,转到步骤S7,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停止测试;
S7:执行次数加1,判断执行次数是否达到本轮测试的预设次数,如果是,打印测试完成信息,并将产生的log文件整理到矩阵表格中,否则转到步骤S1。
进一步,所述测服务器的硬件配置信息包括:CPU的数量及型号、内存的数量及型号。
进一步,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判断服务器CPU信息是否正确,如正确,转到步骤S22,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停止测试;
S22:判断服务器内存信息是否正确,如正确,转到步骤S3,否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停止测试。
进一步,所述步骤S21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9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