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状物产生装置、基于液体加热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2125.5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屹;林先其;贾小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亚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64 | 分类号: | H05B6/64;H05B6/70;H05B6/76;H05B6/80;A61L9/03 |
代理公司: | 44543 深圳市华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婵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状物 传输导体 产生装置 馈入端口 屏蔽壳体 微波 微波传输线 传输地 第一端 焦耳效应 均匀受热 受热不均 微波信号 液体加热 屏蔽壳 通孔 状物 加热 申请 残留 体内 贯穿 | ||
1.一种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传输线和微波馈入端口,所述微波传输线包括传输导体、气状物产生基体和传输地,所述传输地围绕所述传输导体设置形成一屏蔽壳体,所述气状物产生基体和所述传输导体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内;所述屏蔽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传输导体包括第一端,所述传输导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屏蔽壳体;所述微波馈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微波馈入端口用于接入微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口径小于所述微波馈入端口接入的微波信号的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气状物产生基体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状物产生装置还包括辅助介质,所述辅助介质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内,所述辅助介质用于隔离所述传输导体和所述气状物产生基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状物产生基体的损耗角正切大于所述辅助介质的损耗角正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介质的损耗角正切小于0.02。
7.一种基于液体加热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传输线、微波馈入端口、吸液棒和瓶体;
所述微波传输线包括传输导体和传输地,所述传输地围绕所述传输导体设置形成一屏蔽壳体,所述传输导体设置于所述屏蔽壳体内;所述屏蔽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传输导体包括第一端,所述传输导体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屏蔽壳体;所述微波馈入端口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微波馈入端口用于接入微波信号;
所述吸液棒包括在屏蔽壳体内的第一吸液段和在屏蔽壳体外的第二吸液段;所述第二吸液段置于所述瓶体内,所述瓶体用于放置液态的气状物产生基体,所述吸液棒用于吸取所述瓶体内的气状物产生基体至所述第一吸液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或所述第二通孔的口径小于所述微波馈入端口接入的微波信号的波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状物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棒为T字形吸液棒;所述T字形吸液棒的上部为所述第一吸液段,所述T字形吸液棒的下部为所述第二吸液段。
10.一种气状物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发生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气状物产生装置;所述微波发生器的微波输出端连接所述气状物产生装置的微波馈入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亚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亚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21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的电磁加热装置
- 下一篇:微波加热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