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VS的防蓝光镜片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2379.7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兴;杨德凯;于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1N21/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光 测试光路 镜片 镜片检测系统 特性参数 佩戴 参考光路 常规镜片 分光系统 光学检测 光源系统 扩束系统 滤光系统 准直系统 自由放置 眼镜盒 波长 测量 直观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VS的防蓝光镜片检测系统,属于光学检测领域,其包括:光源系统、准直系统、滤光系统、扩束系统、分光系统、第一测试光路系统与第二测试光路系统;所述的第一测试光路系统与第二测试光路系统可自由放置测量样品,同时也可不放置样品作为参考光路;该系统能快速、准确且直观地检测出不同波长范围和不同强度的光通过防蓝光镜片的特性参数,也可得到未佩戴防蓝光眼镜盒佩戴防蓝光镜片,及常规镜片和防蓝光镜片的不同特性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HVS的防蓝光镜片检测系统,属于光学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日常照明设备都变成了LED(发光二极管灯)、节能灯,我们的手机都变成了聊天、照相、上网、看电影、玩游戏于一体的智能机。在给予人们方便、丰富生活的同时,手机、平板、电脑和LED灯等光源发出的蓝光对人的眼睛也会带来伤害。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尤其是波长415nm~455nm区域的蓝光,携带的能量较大,遇到机体时,释放的能量将会造成热损伤和光化学伤。当蓝光进入视网膜,视网膜开始捕获光粒子以发挥感光功能,因为蓝光所携带的能量较大,捕获过量蓝光光粒子的视网膜细胞就开始死亡,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长期积累,从而造成视网膜损伤,从而导致各种眼底疾病。
目前,为了有效防止蓝光,人们普遍采用直接配带防蓝光眼镜或对显示器等进行贴膜等方式。在生产此类产品时,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或光谱仪对其吸收蓝光的效果进行检测,但这些检测仪设备复杂、需要多种辅助构件和设施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因此不便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HVS的防蓝光镜片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快速、准确且直观地检测出不同波长范围和不同强度的光通过防蓝光镜片的特性参数,也可得到未佩戴防蓝光眼镜盒佩戴防蓝光镜片,及常规镜片和防蓝光镜片的不同特性参数。
一种基于HVS的防蓝光镜片检测系统,其包括:LED光源(1)、第一准直透镜(2.1)、第二准直透镜(2.2)、第一孔径光阑(3.1)、第二孔径光阑(3.2)、第三准直透镜(4.1)、第四准直透镜(4.2)、圆形可调衰减片(5)、滤光片组(6)、扩束透镜(7)、分光棱镜(8)、反射镜(9)、第一偏振片(10.1)、第二偏振片(10.2)、第三偏振片(10.3)、第四偏振片(10.4)、第一视场光阑(11.1)、第二视场光阑(11.2)、第一样品(12.1)、第二样品(12.2)、第一会聚透镜(13.1)、第二会聚透镜(13.2)、第一CMOS图像传感器(14.1)、第二CMOS图像传感器(14.2)。
所述的LED光源(1)为LED光源系统。
所述的第一准直透镜(2.1)、第二准直透镜(2.2)、第一孔径光阑(3.1)、第二孔径光阑(3.2)、第三准直透镜(4.1)、第四准直透镜(4.2)、圆形可调衰减片(5)、滤光片组(6)、扩束透镜(7)共同构成准直扩束系统。
所述的分光棱镜(8)与反射镜(9)构成分光系统;所述的第一偏振片(10.1)、第三偏振片(10.3)、第一视场光阑(11.1)、第一样品(12.1)、第一会聚透镜(13.1)、第一CMOS图像传感器(14.1)构成第一检测光路系统。
所述的第二偏振片(10.2)、第四偏振片(10.4)、第二视场光阑(11.2)、第二样品(12.2)、第二会聚透镜(13.2)、第二CMOS图像传感器(14.2)构成第二检测光路系统。
所述的圆形可调衰减片(5),对其LED光源(1)发出的光强进行调节。
所述的滤光片组(6)由一组带通滤光片和一组截止滤光片组成,根据实验要求可自由调节两组滤光片的带通及截止,从而达到选取全波段380nm~780nm的实验部分所需光的波长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23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