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2429.1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9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杰;陈大平;严伟洪;谭雅;何海迪;莫杰;肖琳;陈勇;陈楚杰;汪如海;黄文静;潘榕榕;吴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22 | 分类号: | G06Q20/22;G06Q20/08 |
代理公司: | 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一军;王安娜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 电子卡 第三方用户 电子卡系统 身份识别 支付平台 目标用户 第三方支付平台 计算机技术领域 绑定关系 标识返回 电子支付 获取目标 绑定 匹配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聚合支付平台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第三方用户标识,从电子卡系统获取用户的电子卡标识,并将所述第三方用户标识与所述电子卡标识的关系进行绑定;电子卡系统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三方用户标识,并向聚合支付平台发起身份识别请求,所述身份识别请求携带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三方用户标识;聚合支付平台接收所述身份识别请求,根据绑定关系匹配出所述目标用户的电子卡标识,并将电子卡标识返回至电子卡系统;电子卡系统基于所述电子卡标识完成聚合支付。该实施方式能够解决电子支付码不支持实名聚合支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依托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借助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差错处理服务”、“金融服务引导”、“会员账户服务”、“作业流程软件服务”、“运行维护服务”、“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
目前在电子卡支付码消费场景(比如校园、企业等的电子卡)中,为了支持用户使用各种支付手段,一般都会有聚合支付的需求,需要支持银行支付码、银联支付码、微信支付码、支付宝支付码等。但由于传统的聚合支付通道只是支持各种支付码的使用,并不能支持实名消费,因此学校、企业等无法准确的获取到用户(比如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的消费数据,也无法区分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的消费,很多管理上的需求无法实现。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各类的聚合支付通道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通过一个扫码设备,即可支持各类支付码的支付,完成资金结算的问题。但对于学校、企业等封闭场景来说,不单单需要完成支付结算业务,还需要实现支付结算中的实名消费,简单来说,就是要准确定位要消费人的身份,具体是哪位学生、哪位老师、哪位员工。但是,目前这种封闭场景的支付码消费方案不能支持实名聚合支付,只能支持某一个渠道的实名支持,如微信渠道、支付宝渠道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电子支付码不支持实名聚合支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合支付方法,包括:
聚合支付平台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第三方用户标识,从电子卡系统获取用户的电子卡标识,并将所述第三方用户标识与所述电子卡标识的关系进行绑定;
电子卡系统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三方用户标识,并向聚合支付平台发起身份识别请求;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请求携带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三方用户标识;
聚合支付平台接收所述身份识别请求,根据绑定关系匹配出所述目标用户的电子卡标识,并将电子卡标识返回至电子卡系统;
电子卡系统基于所述电子卡标识完成聚合支付。
可选地,电子卡系统基于所述电子卡标识完成聚合支付,包括:
电子卡系统基于所述电子卡标识生成支付订单,并向聚合支付平台发起支付请求;其中,所述支付请求携带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三方用户标识和支付信息;
聚合支付平台接收所述支付请求,完成支付服务,并将支付结果返回至电子卡系统。
可选地,电子卡系统基于所述电子卡标识生成支付订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2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