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3455.6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锋;李晨;杨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02F3/32;C12R1/19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 小球藻 水产养殖废水 预处理 烷基聚葡糖苷 亚硝酸细菌 氨氮去除 氨氮转化 扩大培养 微藻养殖 脂质积累 中间状态 氮去除 生物量 亚硝氮 硝氮 溶解 废水 基因 生长 转化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属于微藻养殖领域,该方法包括微藻的扩大培养;水产养殖废水的预处理;在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烷基聚葡糖苷至浓度为1‑3g/L后培养微藻,所用微藻为小球藻。本发明能够抑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抑制氨氮转化为中间状态的亚硝氮,再转化为硝氮,提高小球藻的氨氮去除率及溶解氮去除率;能够促进accD基因的表达,保证小球藻较高的生物量的同时提高小球藻的脂质积累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藻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捕捞量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大量养殖废水直接排放至水环境中,使得养殖厂周边的水体环境恶劣,危害水生生物,也给我国渔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看来,对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剂应用技术的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利用微藻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是一项污水资源化生物技术,目前,主要发展的微藻水质处理技术,包括藻类塘、活性塘、固定化藻类、光生物反应器等。Bogan等次提出并研究集约化培养微藻用于处理废水的方法。Bosman等在南非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时,考虑到高效藻类塘可去除工业中的含氮废水,由此认为,要充分发挥藻类除氮的潜力,必须采用多级藻类系统。这也表明了利用微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可行性,由于水产养殖系统大多由一个或多个浅水池塘组成,阳光易透入水体至池底,气质交换便利,有利于微藻的生长,降低培养微藻的成本。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2732425 B的中国发明专利,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畜禽粪便初级废水生产微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废水处理:对畜禽粪便初级废水进行絮凝处理,取上清液,加水稀释至COD为1000mg/L以下,通入臭氧曝气灭菌,然后静置;2)微藻培养:将藻种接种到步骤1)所得液体中,进行光照培养,培养过程中通入空气,并通入CO2以维持液体pH值在5-7。该发明的初级畜禽粪便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可以在不具备废水厌氧消化的情况下,用初级废水养殖微藻,臭氧灭菌可以除去废水中复杂的菌群,使养殖系统运行稳定,降低微藻的培养成本,提高了微藻的生物量,有利于实现微藻的规模培养和畜禽粪便废水的资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抑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抑制氨氮转化为中间状态的亚硝氮,再转化为硝氮,提高小球藻的氨氮去除率及溶解氮去除率;能够促进accD基因的表达,保证小球藻较高生物量的同时提高小球藻的脂质积累量。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包括:
水产养殖废水的预处理;
微藻的活化培养;
用处理后的废水培养微藻;
其中,微藻为小球藻,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烷基聚葡糖苷至浓度为1-3g/L。小球藻对废水中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不显著,主要以氨态氮为主来吸收无机态氮,在用小球藻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硝氮和亚硝氮的浓度在初期的变化幅度呈均匀波动状态,随后硝氮大幅增加,亚硝氮的变化趋势与硝氮保持一致,这是由于小球藻在吸收氮元素时,水中的亚硝酸细菌会率先吸收NH4+-N,并将一部分氨氮转化为中间状态的亚硝氮,再由硝酸细菌转化为硝氮,进行硝化反应。烷基聚葡糖苷绿色无毒,能够完全被生物降解,加入废水中后能对亚硝酸细菌的生长进行抑制,抑制氨氮转化为中间状态的亚硝氮,再转化为硝氮,减轻亚硝氮对细菌和小球藻的毒害作用,提高小球藻的氨氮去除率及溶解氮去除率,从而提高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作为优选,微藻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85%,溶解氮的去除率﹥84%。微藻对不同形态的氮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优选氨氮,通过抑制氨氮转化为中间状态的亚硝氮,再转化为硝氮,提高氨氮的去除率,提高总氮的去除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3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