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气门座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3918.9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勇;张绵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冶河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C22C38/44;C22C38/04;C22C38/02;C21D1/18;F01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05351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气门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气门座,其特征在于,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8级,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60‑1.0,Si≤1.0,Mn 1.0‑1.4,Ni≤0.6,Cr 14‑18,W 0.8‑1.2,V≤0.8,其余为Fe。可用于柴油、重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内燃机,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门座,具体来说是一种耐高温气门座,既可以作为排气门座,又可作为进气门座使用,能够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及石油开采。
背景技术
内燃机配气机构的气门座是发动机的重要运动部件,要承受着高温、冲击和摩擦,因此其服役条件苛刻、工作环境恶劣。气门座要有优良的高温耐磨损、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以保证气密性和使用寿命。
船舶、发电机组用内燃机,使用的燃料除柴油外,还有重油,与柴油比,这类燃料内燃机的特点是使用成本低、腐蚀性更高,而且所含杂质的研磨性更强。
现在气门座材料主要有三大类,合金铸铁、粉末冶金或奥氏体钢。
CN101892435A内燃机高合金气门座圈,是通过高Cr、Ni、Co、W提高其力学性能、耐磨性和抗腐蚀性,但由于其高温合金含量成本较高,并且长期高温下使用,其硬度较明显下降,造成耐磨性能下降。CN1487175A燃气发动机气门座,为合金铸铁气门座,解决了耐腐蚀问题,但作为摩托车发动机用气门座,是以汽油为燃料,其工作温度、耐冲击性要求较低,无法应用于柴油机等。而粉末烧结方式,需要的合金元素多,工艺复杂,成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气门座及其生产方法,使用高温寿命可以达到8000h以上,更重要的是合金元素少,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耐高温气门座,公司的牌号命名为T128,为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粒度≥8级,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60-1.0,Si≤1.0,Mn 1.0-1.4, Ni≤0.6,Cr14-18,W 0.8-1.2,V≤0.8,其余为Fe。
较优选的是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80-1.0,Si 0.2-0.6,Mn 1.0-1.2,Ni 0.2-0.6,Cr 16-18,W 0.8-1.2,V 0.3-0.8,其余为Fe。
最优选的是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9,Si 0.5,Mn 1.2,Ni 0.4,Cr 17,W1.0,V 0.5,其余为Fe。
为了获得所需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度,其生产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工艺尤其关键,其生产依次由下述工艺过程构成:冶炼,电渣重熔,锻造,轧钢,冲压成型,粗车端面和内、外径,热处理,机械加工,所述热处理由淬火和回火构成,淬火温度为1000-1100℃,保温时间为30-40min,然后油冷至室温;回火采用两次回火,每次回火温度为450-550℃,保温时间每次4-6h,每次回火后均空冷到室温。
本发明的这种气门座,所含合金元素少,用量低,但室温(28℃)硬度可达到47HRC以上,高温硬度(600℃)达到330HBS以上,在内燃机车上高温使用寿命达8000h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T128气门座
为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60-1.0,Si≤ 1.0,Mn 1.0-1.4,Ni≤0.6,Cr 14-18,W 0.8-1.2,V≤0.8,其余为Fe。
生产方法为:冶炼、电渣重熔、锻造、轧制成棒材、冲压成型、粗车端面和内径,粗车外径和端面,热处理,粗仿内径,精车外径、端面、定尺,磨两端面,磨外径,精仿内径、端面,倒外角,倒内角,精磨端面,精磨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冶河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特冶河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3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