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4446.9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肖黎;皮本熙;张川;吴俊杰;王伟;胡长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层 抽气单元 传感单元 电缆 烧蚀 理化检测系统 测试气体 测试信号 检测技术领域 波纹铝护套 处理和分析 测试点 检测 抽取 电工 安全 | ||
1.一种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气单元(1),用于从被测电缆的测试点深入波纹铝护套内部的缓冲层;
抽气单元(4),用于抽取缓冲层内的气体,作为测试气体;
传感单元(5),用于对测试气体进行检测,产生测试信号;
控制单元(6),用于针对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所述取气单元(1)与抽气单元(4)相连;所述控制单元(6)分别与抽气单元(4)和传感单元(5)相连;所述抽气单元(4)与传感单元(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单元(1)包括:一根或并列设置的多根管状结构;
所述取气单元(1)的一端深入波纹铝护套内部的缓冲层,另一端与抽气单元(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和辅助连接的支撑单元(2);
所述支撑单元(2)包括:
刚性管(21),用于支撑取气单元(1);
堵头(22),用于使抽气单元(4)分别与取气单元(1)和传感单元(5)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5)包括:
水分气体检测传感器(51),用于检测测试气体中的水分;
氢气检测传感器(52),用于检测测试气体中的氢气;
所述刚性管(21)套接在取气单元(1)的外表面;
所述堵头(22)为四通接头,分别连通取气单元(1)的另一端、抽气单元(4)、水分气体检测传感器(51)和氢气检测传感器(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信息显示单元(7),用于显示控制单元(6)的分析结果;
所述信息显示单元(7)与控制单元(6)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6),还用于控制控制抽气单元(1),并与抽气单元(1)相连;
所述控制单元(6)包括:
信号放大模块(61),用于将传感单元(5)输出的测试信号放大;
AD转换模块(62),用于将放大后的测试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CPU(63),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运算,得到分析结果;
时钟模块(64),用于记录检测时间;
通讯模块(65),用于将分析结果和对应检测时间上传至信息显示单元(7)进行显示;
触摸按键模块(66),用于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功能;
存储模块(67),用于存储分析结果和对应检测时间;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61)输入端与传感单元(5)相连;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61)输出端依次连接AD转换模块(62)和CPU(63);
所述CPU(63)输出端分别连接时钟模块(64)、通讯模块(65)、触摸按键模块(66)和存储模块(67)。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密封单元(3),用于使取气单元(1)的一端密封于波纹铝护套内部的缓冲层中;
所述密封单元(3)套接刚性管(21)的外表面。
8.一种电缆缓冲层烧蚀状态理化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被测电缆的测试点深入波纹铝护套内部的缓冲层;
抽取缓冲层内的气体,作为测试气体;
对测试气体进行检测,产生测试信号;
针对测试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44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