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无线充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5075.6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晓;高摇光;胡超;姚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70 | 分类号: | H02J50/70;H01F27/24;H01F27/26;H01F27/28;H01F27/38;H01F38/14;H02J7/00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海国<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板 引线槽 无线充电装置 无线充电器 传输效率 电磁干扰 能量集中 有效减少 远程接受 保证 穿设 内凹 贴合 发热 容纳 外部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器,其中,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多个线圈、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磁板,磁板设置有引线槽。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板面向所述多个线圈的表面内凹形成有引线槽,第一引线穿设于引线槽中并延伸至所述磁板外部,在磁板上开设一个引线槽,该引线槽的尺寸大小足够容纳线圈的第一引线,且该引线槽的槽底为磁板,保证第一引线任然处于磁板上,保证磁板整体的完整性,在线圈进行远程接受能量(即电能)时,防止引线槽处能量集中散失和局部过度发热的问题,同时,保证磁板与线圈处于完全贴合的状态下,有效减少能量散失和电磁干扰,提升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是未来充电方式的发展趋势,其使用过程中无需插拔充电枪,干净整洁,具有便利、无触点接触、无放电打火等优点,随放随充的特点。
对于车载无线充电接收设备,该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涉及3.3KW/7KW/11KW/20KW/30KW等或者更大的功(率根据IEC国标标准等),其内部的绕组在绕制过程中,线圈的两条出线端中总有一条需要穿过磁芯,与外部部件相连接,因此,该出线方法使得磁芯无法完全封闭,在使用该无线充电装置时,该出现端部分能量将集中散失,无法提高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无线充电器,旨在解决绕组出线端引出磁芯后使磁芯无法完全封闭,导致使用过程中能量集中散失,无法提高无线充电传输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由导线以螺旋方式自绕形成,自最内圈线圈引出第一引线,自最外圈线圈引出第二引线;
磁板,所述磁板上设置所述多个线圈,所述磁板面向所述多个线圈的表面内凹形成有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穿设于所述引线槽中并延伸至所述磁板外部。
优选地,所所述磁板包括:主磁芯,所述主磁芯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引线的缺口区域;
辅磁芯,所述辅磁芯设置于所述主磁芯背离所述线圈的表面上,且盖设于所述缺口区域以形成所述引线槽。
优选地,所述主磁芯上还设置有出线槽,所述第二引线设置于所述出线槽内并引出至所述主磁芯的外部。
优选地,它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置物槽,所述主磁芯设置于所述置物槽内。
优选地,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置物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环槽,若干个所述环槽用于放置多个所述线圈。
优选地,所述主磁芯与所述辅磁芯通过胶水相互粘合。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尺寸与所述底板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外壳由非金属材质制作而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2个上述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任意一个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为发射线圈或者接收线圈。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磁板面向所述多个线圈的表面内凹形成有引线槽,第一引线穿设于引线槽中并延伸至所述磁板外部,即,在磁板上开设一个引线槽,该引线槽的尺寸大小足够容纳线圈的第一引线,且该引线槽的槽底为磁板,保证第一引线任然处于磁板上,保证磁板整体的完整性,在线圈进行远程接受能量(即电能)时,防止引线槽处能量集中散失和局部过度发热的问题,同时,磁板与线圈处于完全贴合的状态下,保证第一引线任然处于磁板上,保证磁板整体的完整性,有效减少能量散失和电磁干扰,提升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50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物检测装置
- 下一篇:基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信息交互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