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及多孔纤维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5302.5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广;张秉怀;蔡瑞;陈丹;张朋娟;杨培恒;倪凤军;赵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0 | 分类号: | D01D13/00;D01D5/247;D01D5/08;D01D5/096;D01D7/00;D01D11/02;D01D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股 多孔纤维 束丝 生产设备 导丝器 导湿 亲水 方向对称 卷绕丝饼 均匀一致 断头 单杆 对丝 纺丝 分叉 卷绕 毛丝 双头 丝器 跳丝 断裂 偏离 纤维 束缚 保证 生产 | ||
1.一种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所述生产设备包括:
聚酯装置,用于供原料进行酯化反应;
过滤器,用于过滤聚酯熔体中机械杂质粒子以及匀化聚酯熔体;
增压泵,用于输送聚酯熔体,以及控制聚酯熔体的压力;
换热器,用于调控聚酯熔体输送温度;
静态混合器,用于改善聚酯熔体在管道内的流动状态,使聚酯熔体充分混合;
计量泵,用于精确计量、输送熔体以及调节纤维的纤度;
纺丝箱体,用于对箱体内部装置的保温;
环吹风冷却装置,用于给熔融挤出纤维冷却;
上油装置,用于对纤维丝束上油给湿;
导丝钩架,用于改变纤维丝束的运动方向;
纺丝甬道,用于提供让纤维丝束定型的稳定空间环境;
卷绕机,用于卷绕纤维丝束,进而卷装为成型丝饼;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构架上设置有导丝器组件,所述导丝器组件包括横向连接杆和垂直于所述横向连接杆的竖向连接杆,所述竖向连接杆朝向纺丝甬道的方向设置,所述竖向连接杆远离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两根沿竖向连接杆对称的导丝器,两根对称的所述导丝器的尾端均朝向竖向连接杆延伸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器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丝器组件并列等间距的设置在所述导丝钩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箱体内设置有纺丝组件,所述纺丝组件底部安装有喷丝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丝板的数量为10个,所述喷丝板为分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机内设置有:
梳型分丝器,用于束缚各束纤维丝束;
预网络器,用于增加纤维丝束的抱合性;
第一导丝盘,用于改变纤维丝束走向;
主网络器,用于增加纤维丝束的抱合性;
第二导丝盘,通过调整和第一导丝盘的速度的差值,改变纤维丝束的卷绕张力;
和卷装系统,用于卷装丝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器为立交盘静态混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包括油嘴架,所述油嘴架上设置有10个油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梳形分丝器包括10个U型瓷件。
9.一种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聚酯装置中进行酯化反应→过滤器对聚酯熔体进行过滤→增压泵,利用增压泵控制聚酯熔体的压力→换热器,调控聚酯熔体输送温度→立交盘静态混合器,充分混合聚酯熔体→计量泵熔体挤出,→纺丝组件中的喷丝板熔融挤出丝束→环吹风冷却装置,环吹风冷却成型→上油装置,双油嘴上油→导丝钩架,对纤维丝束导向→纺丝甬道→梳形分丝器处进行第一次丝束合股→预网络器→第一导丝盘→主网络器处进行第二次丝束合股→第二导丝盘→卷绕成型;
其中,所述导丝构架上设置有导丝器组件,所述导丝器组件包括横向连接杆和垂直于所述横向连接杆的竖向连接杆,所述竖向连接杆朝向纺丝甬道的方向设置,所述竖向连接杆远离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两根沿竖向连接杆对称的导丝器,两根对称的所述导丝器的尾端均朝向竖向连接杆延伸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亲水导湿二次合股多孔纤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立交盘静态混合器的立交盘长径比为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53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