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5367.X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胡;汪伟俊;江山;钟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17/2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6 | 代理人: | 周宗扬 |
地址: | 434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续 作业 自动 防磨减扭 工具 | ||
1.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它由壳体(1)、芯轴(2)、下接头(3)和安装座(4)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内部通过上轴承(5)和下轴承(6)活动装有芯轴(2),芯轴(2)的形状为变径圆筒状,上轴承(5)与下轴承(6)之间的芯轴(2)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环形槽(7);环形槽(7)内装有空心磁铁柱(8);上轴承(5)和下轴承(6)之间的壳体(1)内壁上呈60度均匀安装有铁芯(10),各铁芯(10)上缠绕有铜丝线圈(11);下轴承(6)下方的芯轴(2)上套装有安装座(4),安装座(4)与壳体(1)之间螺纹连接,芯轴(2)的一端端头延伸至安装座(4)的外端,延伸至安装座(4)外端的芯轴(2)的端头上螺纹安装有下接头(3);壳体(1)一端端头上设置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上呈对称装有夹片(15),夹片(15)的两端上装有锁紧螺栓(16);所述的夹片(15)的截面形状呈Ω状,该防磨减扭工具的工作过程为:
1)、首先将连续管的接头端插装在壳体(1)的安装槽(14)内,并且使连续管上所携带的电缆与铜丝线圈(11)的导线电连接,连接完成后,对电缆通电,
2)、通过连续管上的电缆为铜丝线圈(11)进行供电,使铜丝线圈(11)内部的铁芯(10)产生磁化,磁化后的铁芯(10)与芯轴(2)的空心磁铁柱(8)磁极相反,实现铁芯(10)的磁极与空心磁铁柱(8)的磁极相互吸合,从而使壳体(1)与芯轴(2)成为一个整体,当壳体(1)发生转动时,能带动芯轴(2)同步发生转动;
3)、壳体( 1) 与芯轴( 2) 形成固定状态后,拧紧锁紧螺栓(16),使壳体(1)上的夹片(15)对连续管进行抱紧,从而使连续管与该工具的壳体(1)形成固定连接状态;
4)、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通过连续管传递动力至该工具的下接头(3)带动钻具进行钻井作业,当钻具钻井产生的摩擦阻力过大时,钻具产生的反扭矩通过下接头(3)传递给芯轴(2),当芯轴(2)产生的反扭矩大于芯轴(2)与壳体(1)之间磁性吸力极限时,芯轴(2)的空心磁铁柱(8)与壳体(1)的带磁铁芯(10)之间的磁性吸力,不能支持空心磁铁柱(8)与带磁铁芯(10)发生相互吸合,从而使芯轴(2)与壳体(1)之间解除吸力连接状态,由此使芯轴(2)和芯轴(2)上连接的钻具相对于壳体(1)形成空转状态,有效的保护连续管不会被由芯轴(2)传递的反扭矩造成扭断的风险;
5)、当钻具的反扭矩减小或消失后,此时芯轴(2)的空心磁铁柱(8)与壳体(1)的带磁铁芯(10)之间的磁性吸力大于钻具钻井产生的反扭矩,芯轴(2)与壳体(1)之间重新形成吸合连接状态,带动钻具继续进行钻井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的形状为圆筒状,壳体(1)内部一端设置有阶梯孔,阶梯孔上装有上轴承(5),壳体(1)内部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台肩,限位台肩上装有下轴承(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阶梯孔外圆的壳体(1)上对称状设置有装配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轴(2)的凸台与上轴承(5)和下轴承(6)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圈(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承(5)上方的芯轴(2)与壳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A(9);以此防止芯轴(2)与壳体(1)之间的环空层流进钻井液,密封圈A(9)一端设置有挡圈,挡圈的作用是对密封圈A(9)形成阻挡,避免钻井液的液体压力过大对密封圈A(9)产生挤压后,致使密封圈A(9)变形失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连续管作业的自动防磨减扭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轴承(6)下方的芯轴(2)与安装座(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B(17),密封圈B(17)下方的芯轴(2)与安装座(4)之间设置有Y形圈(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53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便携式本安型测量接手
- 下一篇:旋挖钻机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