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油泵、发动机润滑系统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5593.8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大;王次安;刘吉林;倪成鑫;王军;昂金凤;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F16N7/38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积腔 低压油腔 内转子 外转子 过渡区间 增压 机油泵 适配 高压油腔 泵壳体 泵壳 体内 发动机润滑系统 转动过程 转动套设 隔断 空化 汽车 | ||
1.一种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壳体,所述泵壳体内形成有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
外转子,设于所述泵壳体内;以及,
内转子,转动套设于所述外转子内,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形成有多个容积腔,多个所述容积腔包括容积最大的第一容积腔;
其中,沿所述泵壳体的周向上对应在所述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之间形成有增压过渡区间,所述第一容积腔对应形成于所述增压过渡区间,所述低压油腔具有朝向所述增压过渡区间的适配端,所述适配端的外形与所述第一容积腔相适配,以使得所述内转子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容积腔与所述低压油腔瞬间分离隔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泵壳体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容积腔的最大宽度值为L;
所述内转子的齿根圆直径为D1,所述外转子的齿顶圆直径为D2,其中,L=(D2-D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端包括适配腔本体及自所述适配腔本体朝向所述增压过渡区间延伸的两个适配腔臂,两个所述适配腔臂呈内外向间隔设置,所述适配腔本体及两个所述适配腔臂均与所述第一容积腔瞬时同步分离以适配;和/或,
所述高压油腔朝向所述增压过渡区间延伸有第一卸荷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容积腔与所述低压油腔瞬间分离隔断的同时,所述第一容积腔连通所述第一卸荷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积腔包括容积最小的第二容积腔;
沿所述泵壳体的周向上对应在所述低压油腔和高压油腔之间形成有减压过渡区间,所述第二容积腔对应形成于所述减压过渡区间;
所述高压油腔朝向所述减压过渡区间延伸有第二卸荷槽,用以连通所述第二容积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泵体以及盖设于所述泵体上的泵盖,所述第一卸荷槽形成于所述泵盖上;和/或,
所述泵壳体包括泵体以及盖设于所述泵体上的泵盖,所述第二卸荷槽形成于所述泵盖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包括泵体以及盖设于所述泵体上的泵盖,所述第一卸荷槽设置两个且分别形成于所述泵体和泵盖上;和/或,
所述泵壳体包括泵体以及盖设于所述泵体上的泵盖,所述第二卸荷槽设置两个且分别形成于所述泵体和泵盖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荷槽的深度为H1,所述第一卸荷槽的宽度为L1,且0.5≤H1/L1≤0.6;和/或,
所述第二卸荷槽的深度为H2,所述第二卸荷槽的宽度为L2,且0.5≤H2/L2≤0.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H1/L1=0.57,和/或,H2/L2=0.57。
9.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机油泵。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55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加热的稀油润滑泵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站性能试验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