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26753.0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1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许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宏茂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51/00 | 分类号: | C09J151/00;C09J101/04;C09J11/04;C09J11/06;C08F8/22;C08F259/04;C08F218/08;C08F220/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聚氯乙烯塑料 制备 胶黏剂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旧塑料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工艺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既解决了废旧聚氯乙烯塑料的回收的高温分解的显著缺陷,又制备了综合性能优异的胶黏剂,胶黏剂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为废旧聚氯乙烯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由聚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这些物质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害,它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更多是‘脏、乱、差’。”塑料影响响农田土壤的耕作,生物误食塑料则会引起消化道问题。塑料的核心环境问题是塑料中的添加剂,因为相当一部分添加剂对于健康与环境都存在危害,“毒性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一是因为添加剂不是聚合物,聚合物通常是低毒的;二是添加剂与塑料并部键合,是可以游离释放的”。现今,废弃塑料污染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人类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的塑料重量,相当于10亿头大象,或塑料污染与塑料添加剂污染。塑料污染其实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塑料难以被自然分解,二是塑料中的添加剂从塑料中游离到环境中后对其造成.在早前,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的海洋残骸计划总监华莱士指出,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已危害到逾600种海洋生物,造成鲸鱼、海龟、海豚、鱼和海鸟伤害或死亡,塑料应用领域很广,涉及家用制品、建筑、包装、汽车、电气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方面,因塑料质轻、性能好、稳定性好,受到各界的欢迎。但也正是由于其稳定,导致在环境中的长期大量积累,造成污染。塑料的回收再生是一个难题。“我国塑料回收难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宗生产资料价格高,市场短缺,加之我国原材料不足而且,因为粗放式生产生活模式,我国工农业生产浪费严重,人们生活由节俭节约型向高消费型转变,催生了大量的废塑料,但由于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我国的废塑料混杂无序、污染度高,还有一部分多次梯级利用后很难再利用。而废旧聚氯乙烯因为耐热性能差,回收利用时不能与其他塑料一起加工,回收难度大,能耗高,极容易分解,性能不稳定,而现有的回收利用方法具有显著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出一种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以满足更高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废旧聚氯乙烯塑料制备胶黏剂的工艺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即对废旧聚氯乙烯塑料进行破碎清洗,以清除其中的泥沙等机械杂质及油污;
(2)干燥,即将清洗后的废旧聚氯乙烯塑料中的水分晾干或烘干,含水量为0.1~0.3%;
(3)溶解,用有机溶剂110~132份将干燥后的废旧塑料145~165份溶解,得废旧塑料溶液,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四氯乙烷、环己酮、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
(4)搅拌稀释,即在步骤(3)废旧塑料溶液中加入稀释剂10~13份,进行搅拌稀释,所述稀释剂为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四氢呋喃、环已酮、丁酮的其中一种;
(5)共聚改性,即将搅拌稀释后的废旧塑料漆进行过滤,以清除清洗中未清洗干净的机械杂质,制得聚氯乙烯稀释液,在100~105份聚氯乙烯稀释液中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0.1~0.3份、再加入醋酸乙烯酯5~11份、丙烯酸丁酯5~9份,80~85℃搅拌反应1~2h后加入氯化钙絮沉剂9~11份,再使用旋蒸仪除去稀释剂和有机溶剂,得聚氯乙烯改性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宏茂塑业有限公司,未经界首市宏茂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6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