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27764.0 | 申请日: | 201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小山隆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G03G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电子设备 | ||
一种线束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所述线束连接结构由线束电连接主体和以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引出的方式设置的可动部件,所述线束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线束,一端被固定于与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面具有间隙而正对的所述主体的一面的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的跟前侧,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的所述可动部件的里侧;第1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面上,且限制所述线束向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侧的移动;及第2限制部,限制所述线束在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面与所述主体的一面之间向靠近所述可动部件的方向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线束的连接结构,其用于利用线束连接装置主体和以相对于该装置主体引出及容纳自如的方式配设的引出部件,其中,其两端部分别安装于装置主体侧及引出部件侧,且具备相对于引出部件的容纳方向折弯或弯曲自如的保持部件,沿着保持部件保持有线束(专利文献1)。
还已知有一种车辆的装备品结构,其具有:固定部件,设置于车身侧;引出部件,由该固定部件引出自如地被支撑;及电气安装件,设置于该引出部件上,从车身侧导出的线束连接于电气安装件上,其中,在固定部件或引出部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沿大致对角线方向延伸的第1引导槽部,并且在其另一个上形成有沿与引出部件的引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2引导槽部,且沿着第1、第2引导槽部的交点上滑动自如地支撑移动部件,在该移动部件上卷绕有线束(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8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85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地进行以能够引出的方式线束连接于主体上的可动部件的电连接,并且能够防止容纳及引出所伴随的线束的损伤的线束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方案1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其由线束电连接主体和以相对于所述主体能够引出的方式设置的可动部件,所述线束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
线束,一端被固定于与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面具有间隙而正对的所述主体的一面的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的跟前侧,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的所述可动部件的里侧;
第1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面上,且限制所述线束向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侧的移动;及
第2限制部,限制所述线束在所述可动部件的一面与所述主体的一面之间向靠近所述可动部件的方向的移动。
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中,
所述第1限制部设置于将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的所述可动部件容纳于所述主体中的容纳位置与从所述主体中被引出的引出位置之间的移动范围分为二等分的中间位置。
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中,
以使作为所述线束的长度的、从所述可动部件位于容纳于所述主体中的容纳位置时的所述第1限制部至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固定有所述线束的一端的固定位置为止的长度与从所述可动部件位于从所述主体中被引出的引出位置时的所述第1限制部至所述固定位置为止的所述线束的长度大致变相等的方式,所述第1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容纳位置与所述引出位置的中间位置。
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中,
所述第2限制部作为板状部件而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一面上,所述板状部件的一端覆盖所述第1限制部且另一端在所述可动部件的引出方向上朝向所述可动部件的容纳位置延伸。
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结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277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